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濟寧實施「港產城」融合,書寫內陸國際化都市轉型新篇-快遞搜
綠色船舶需求增大 訂單排滿還出了海 7月的鄒城,白馬河碧波輕漾,這條串聯起運河文脈與現代港航的黃金水道,正見證著一場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半年答卷」。河畔的山東新能船業車間裡,工業機器人的嗡鳴與雷射切割的弧光交織成韻,標準化模塊分解、分段式建造工藝讓船體、塗裝、舾裝實現一體化、批量化作業,使得造船周期壓縮至3個月,材料利用率提升15%。 作為港產城融合的重要產業支點,新能船業的半年成績單亮眼奪目。「今年訂單已排滿,上半年訂單量是往年同期三倍。」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的話語裡透著底氣。這份底氣,源於技術創新的硬核支撐——首創船型實現新能源動力、低阻力等4項突破,船阻降低6%,節能3%,自重降低5%,汙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純電動力船舶則實現零汙染、零排放。經濟效益同樣顯著,同等噸位LNG船每百公裡運費較柴油船能省300元,核算下來單船年均可節省費用達10萬元左右。 而京杭運河山東段新能源船舶免費過閘的利好政策以及國家補貼,也為新能源船舶的推廣應用注入強勁動力,有效激活了內河綠色航運需求。「今年2月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籤約的182TEU純電動力貨櫃運輸船,已於6月正式開工建造。」據介紹,這艘總長79.9米、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系統的綠色船舶,是我國純電動力內河貨櫃船的首次出海。 不僅如此,目前,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已形成2000-5000噸級內河新能源船舶批量化建造能力,累計籤約船舶訂單168艘,開工建造新能源船舶90艘,成為區域船舶製造市場復甦的「主引擎」。今年6月,新能船業與濟寧天河達海供應鏈公司籤約的29艘智能運輸船舶意向,不僅是企業的市場拓展,更是「港航貨運需求—船舶製造供給—城市配套服務」閉環的生動實踐。 半年考的港產聯動更顯融合深意。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船舶102艘,同比增加38艘、環比增加4艘,船舶建造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明顯。其中,在建新能源船舶86艘,佔全市在建船舶的84%。這一數據更加清晰表明了內河新能源貨運船舶市場需求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濟寧依託先進位造能力,在服務綠色港口、綠色航運,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港航能級聚勢躍升 物流通道持續突破 從順達港碼頭改造工程竣工驗收,到梁山港貨3線提前投入運營,再到龍拱港貨櫃堆場納入中歐班列共享堆場……一系列關鍵節點的突破,勾勒出濟寧港航能級聚勢躍升的清晰軌跡,更讓這座城市的物流通道在內外聯動中持續拓展延伸。 「全市航道通航裡程突破650公裡,穩居全省內河首位。」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航道事務部部長李先鋒介紹,作為全國內河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貨櫃示範港,龍拱港上半年吞吐量14.65萬標箱,韓莊港1-4#泊位工程通過交工驗收,全市港口吞吐能力可突破1億噸。 走進龍拱港作業區,高度自動化的場景令人矚目,無人駕駛集卡車承載著貨櫃,在北鬥導航釐米級精度的指引下,精準駛向目標貨輪。百米之外的智能控制室內,操作員輕觸控制屏,依託5G網絡毫秒級回傳的高清畫面,遠程瞬時完成抓箱、放箱的整套動作。高效協同之下,單名操作員可同時精準操控4臺自動化軌道吊,人工介入環節準確率始終保持100%。 這裡不僅有智能高效的裝卸場景,更有暢通全球的物流脈絡。每周三固定發車的冷鏈班車,裝載著金鄉大蒜12小時直達黃島站,經青島港將百餘條國際航線發往全球各地。龍拱港堆場配備132個冷藏櫃供電位,構建起「裝箱—運輸—出海」全鏈條保障體系,讓魯西南農產品「鮮」通世界。 「鐵路運量大、受幹擾小的特點,讓金鄉大蒜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龍拱港業務主管慄友文說,這條物流新通道不僅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更推動魯西南農產品加速向「種植+加工+物流+外貿」全鏈條升級。 通道的突破不止於水路。「梁山、龍拱、順達3條鐵路線入選國家『一港一策』貨櫃鐵水聯運重點項目。」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水運服務部負責人周志華介紹,上半年濟寧新開通龍拱—南京龍潭等3條內河貨櫃航線,累計達29條。並開闢濟寧至青島、內蒙古至濟寧、德州至徐州等多式聯運新通道,龍拱港堆場納入中歐班列貨櫃共享堆場,「公鐵水空」多式聯運體系日趨完善。 在大宗貿易補鏈強鏈的賽道上,濟寧港航同樣步履鏗鏘。通過舉行推介會精準開拓內外貿貨源,濟寧成功開拓中歐班列下水業務124大櫃,龍拱港—黃島港外貿班列與中遠海、馬士基等外貿船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也為腹地內貨物出海打通新通道。加大港港聯動、敲門串鏈力度的同時,濟寧新延伸10餘條業務鏈條。成功開拓東南亞及南美大蒜出口、化肥出口等國際業務,直接進出口業務已覆蓋澳大利亞、巴西、埃及等十餘個國家,海關直接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3.51%,書寫了港航能級躍升的生動答卷。 「港產城」深度融合 嶄新藍圖愈發清晰 濟寧港航的發展,遠非孤立的港口運營,而是「港產城」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依託京杭運河黃金水道,濟寧以七大港口作業區為支點,差異化建設「七大百億臨港園區」,構建核心港產融合區,強力輻射帶動腹地產業協同發展,織就一張港、產、城共生共榮的網絡。 「臨港煤鋼物流園營收突破100億元,吸引58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正加速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呂成標介紹,以梁山港煤鋼物流園區為例,作為「七大百億臨港園區的重要一環,建設梁山港23個2000噸級泊位、鐵路專用線等配套工程,並布局金屬材料公司鋼鐵物流加工基地、山東曙嶽產業園區等港航裝備製造項目,重點培育煤炭物流、鋼材物流、港航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讓港口功能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而魚城港萊賽爾纖維物流園區則聚焦新材料賽道,走出了特色化港產融合之路。園區分兩期建設4條世界單線體量最大的15萬噸萊賽爾纖維生產線,配套建設魚城西碼頭(萊賽爾碼頭)。項目達產後,將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萊賽爾新材料生產基地,可實現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帶動「萊賽爾纖維—紡織—高檔面料—服裝和生活應用產品」全產業鏈發展。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濟寧港航的藍圖愈發清晰。「《山東省港口與航道布局規劃(2023—2025年)》明確了京杭運河『骨幹航道』、濟寧港『核心港』地位,為濟寧內河航運發展帶來了重大戰略機遇。」濟寧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鵬表示,下一步,濟寧市將錨定「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總體目標,加快修編《濟寧港總體規劃》,啟動編制《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建設五年規劃(2026—2030年)》,出臺《關於加快推動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聚力打造具有內河航運全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和全國影響力的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依託沿運河綜合立體交通走廊,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中心,以梁山、主城、微山等航運物流要素集聚區為支撐,濟寧將加快建設商貿物流中心、多式聯運中心、臨港產業集群中心、航運服務創新中心、綠色船舶製造中心「五大中心」,構建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讓「港產城」融合的故事在運河之畔持續書寫新的篇章。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孔茜 通訊員 高峰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