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韌性凸顯!跨境電商如何重新定義「出海」-快遞搜
據海關總署初步測算,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約1.32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出口約1.03萬億元,同比增長4.7%;進口約2911億元,同比增長9.3%。儘管與2024年上半年約10.5%的增速相比明顯放緩,但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下,這樣的增長態勢依然凸顯了中國跨境電商產業的堅韌活力與發展潛力。 與此同時,中國跨境電商企業註冊量迎來爆發式增長,僅前4個月,跨境電商新增註冊企業就達到了5080家,同比增幅高達173.24%。截至6月,中國跨境電商企業註冊總量已突破7800家。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在第137屆廣交會期間對600餘家機電工貿企業調研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工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比例接近40%。機電產品作為中國出口的主力軍,其上半年出口佔中國出口總值的60%。也就是說,跨境電商已在傳統出口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正在成為推動中國外貿結構優化和增長動能轉換的重要力量。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正加速傳統工貿企業實現貿易數位化、出口品牌化、運營全球化。 新興市場增長強勁 4月開始,隨著美國小額免稅時代走向終結、施行所謂「對等關稅」,跨境電商被推到了「闖關時刻」。分散市場、多元布局是跨境電商企業應對變化、保持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焦點科技副總裁、中國製造網總裁曹睿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如今的外貿企業個個都是「多面手」——有意識地進行多元化市場布局,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建立更國際化的供應鏈體系,增強自身的經營韌性。他相信,通過平臺和外貿企業的共同努力,「中國製造」能以更靈活的身姿應對外貿環境的變化。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已是跨境電商企業的普遍共識。曹睿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前5個月,他所在的平臺流量同比增幅居前的區域為中東、拉美、非洲、歐洲、南亞,增幅均超40%;5月單月,中東區域流量「一騎絕塵」,同比增幅高達59%,非洲與拉美區域的同比增幅也達到50%以上。 眾多外貿企業嘗到了甜頭,在新興市場挖到了「第一桶金」。比如,主營保溫杯、寵物碗的上海開芮實業有限公司原以出口美國為主,面對關稅壓力,藉助MIC國際站市場分析精準了解到歐洲市場需求,其北歐定製款大容量保溫杯成功拿下瑞典客戶2萬隻杯子的採購訂單;主營迷你電腦、工業電腦等產品的深圳市帆尼斯科技有限公司則通過MIC國際站的市場匹配與資源整合,打開了新興市場的大門。 另據瀚聞資訊全球貿易與產業增長實驗室(GTI)數據,上半年,中國B2C跨境電商對東協出口規模第一,同比增幅達75.0%;對俄羅斯出口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46.9%。在前十位貿易夥伴中,有8個同比增速保持增長。中國B2B跨境電商商品出口前三位貿易夥伴分別是東協、中國香港、歐盟,其中,東協不僅出口規模遙遙領先,增速更是飆升到338.0%。總體來看,在前十位貿易夥伴中,有9個同比增速保持增長。 數智技術滲透全產業鏈 AI選品配貨、AI智能腳本、AI視頻生成……「一鍵賣全球」的場景正逐步實現。今年以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加速重構跨境電商全鏈條系統——從精準洞察全球市場動態、優化智能客服交互場景,到升級用戶消費體驗,技術正助力跨境電商「加速跑」。 作為汽配賣家的「智慧夥伴」,中基汽通全球汽配出海平臺通過費用測算模型,結合頭程數據、尾程數據、平臺數據,運用行業算法生成產品毛利率計算工具,通過對歷史銷售數據分析,為賣家提供智能分倉、選品規劃,幫助賣家精準選品,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平臺還將採集到的行業數據、工廠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反哺產業鏈,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效率。 7×24小時多語種互動,AI智能詢盤系統讓商機轉化率提升30%;基於用戶行為模式打造的AI智能客服,實時響應買家需求,成單率較傳統模式提升30%以上;通過分析買家的採購意向、歷史行為等數據,為供應商提供「千人千面」的專屬AI搜索首頁排名,確保商機精準觸達……宜選網高級副總裁陳爾航近日在媒體上分享了「讓流量真正轉化為訂單」的AI外貿新範式。 今年618期間,京東全球售依託領先的數位技術,持續優化包郵標籤、搜索篩選等功能,訂單量同比增長239%,休閒食品與美妝類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數十倍,醫療保健、家用電器分別實現成交額超3倍、超2倍的同比增長。 阿里巴巴淘天集團公共事務總監陳偉介紹,AI在營銷、在線客服、數位化辦公、出海業務等電商相關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提升了商家的運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了更佳的購物體驗。他認為,AI在商品鋪貨、智能退款和圖像生成等方面的應用尤為顯著,為商家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提高了退款處理的準確性,實現了商品展示的多樣化。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