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7月20日《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最近,河南鄭州公交集團宣布與順豐達成合作,雙方計劃共同探索「公交+物流+生態」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而近幾個月,順豐正在更多城市落地「快遞+公交」的合作模式,已經籤約合作城市還包括陝西西安、湖北武漢、甘肅蘭州等地。
近年來,在私家車、地鐵、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多種出行方式並存的現實語境下,全國多個城市的公交公司都面臨客運量下滑的情況,有的甚至出現虧損現象。如何破局,讓公交車在城市中發揮更多、更好的作用,成為一些公交公司的一道「必答題」。
「公交+物流」模式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諸多城市的青睞,關鍵在於它創造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局面。通常情況下,公交運行具有明顯的潮汐特徵——早晚尖峰時段客流較大,平峰時段則常常座位空置。快遞物流將閒時空置的公交資源利用起來,為公交公司創造了新的運營收入;公交網絡覆蓋範圍廣、線路站點密集,能為快遞公司降低一定的運輸成本,不僅能性價比較高地解決快遞配送「最後一公裡」的問題,還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高道路資源利用效率。
將閒置的公交運力轉化為物流資源,這種看似簡單的聯動合作,實際上是城市公共服務思路的拓展。它打破了傳統思維中「公交只能載人」「快遞只用貨車」的想法,注重跨界和融合,有助於資源的高效調配,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當然,現階段來看,服務公眾出行仍是公交運營的「主業」,公交公司要開拓送快遞等「副業」,須建立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之上。面對類似服務功能的融合和探索,各方還需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多給類似的創新與合作一點時間,他們或許能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