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備註了快遞「送件上門」,卻只收到一條取件簡訊,包裹被直接放進快遞櫃或快遞驛站。如何打通快遞配送「最後一百米」,讓「送件上門」更好落地?
「我在網上買了洗衣液,特意備註要『送件上門』,結果只收到驛站發來的取件碼。」安徽合肥市民何東新說。
何東新的經歷,道出了不少消費者的心聲。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施行,其中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不得代為確認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將快件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快遞末端服務設施。然而,擅自將快件投遞至驛站或智能櫃的現象,依舊屢見不鮮。
不少快遞員也有苦衷。「平時一天700多單,『雙11』高峰能超過1000單。」從業8年的快遞員劉宇傑說,「如果每個快件都送上門,很難送完。」「當前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微薄。」一名快遞行業管理人員介紹,「為控制人力成本,一名快遞員常要負責好幾個小區的派送,每天單量動輒幾百件,逐戶上門派送不現實。」
專家建議,監管部門、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等應多方協同,合力破解難題。例如,監管部門強化監管和正向引導;快遞行業推動服務標準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