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紀學成:錨定人工智慧+製造,加快機械工業數位化轉型-快遞搜
當前,人工智慧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國防軍工建設和民生事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行業,是工業經濟的「壓艙石」,加快機械工業「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發展既是推動行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數位化轉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 一、政策背景 2025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提出推動產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機械工業數位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推動機械工業的數位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該方案明確了兩大階段目標:到2027年,數智技術將在機械工業的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環節廣泛應用,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二級及以上企業佔比達50%,建成不少於2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到2030年,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將基本完成一輪數位化改造,重點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實現數據互聯、共享協同,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二級及以上企業佔比達60%,建成不少於500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形成系統完備、安全可控的產品及服務供給體系。 二、政策對機械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影響和挑戰 (一)政策賦能下的戰略機遇 一是智能工廠建設步入快車道,系統解決方案需求激增。政策為行業內具備總包集成能力的工程公司、設計院所及專業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創造了歷史性機遇,推動其從單一服務商向「全要素、全流程」集成服務商轉型。二是智能裝備與核心部件國產化替代加速,創新窗口期開啟。重點領域的整機集成創新與核心部件攻關,將成為企業搶佔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關鍵。三是「AI+數據」驅動服務化轉型,智慧服務新業態蓬勃湧現。政策引導機械行業企業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開拓設備遠程運維、能源管理、供應鏈協同、數字孿生服務等新業務增長點。 (二)亟需突破的核心挑戰 一是工業軟體與數據基礎薄弱。「國產軟體不好用、國外軟體不敢用」的困境依然存在,核心工業軟體對外依存度高,研發設計類、生產管控類高端軟體國產化能力不足,存在「卡脖子」風險。「數據+算力+算法」的協同配置依然不足。二是智能裝備與核心部件創新不足。行業高端傳感器、智能控制器、精密減速器等核心部件仍受制於人,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與整機集成創新銜接不緊,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市場驗證與應用推廣機制不完善,用戶「不敢用、不願用」仍然存在。三是人工智慧等複合型人才缺失。具備機械工藝知識與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技術的跨界複合型人才嚴重短缺。既懂行業又懂數位化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不足,導致智能工廠建設「有點無面」、「重硬輕軟」,難以實現全域賦能。 三、推進機械行業數位化轉型的發展建議 (一)築牢軟體與數據基石,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一是實施工業軟體攻堅行動。集中優勢資源攻克高端晶片、EDA工具、工業軟體等「卡脖子」環節,構建自主可控技術底座。突破三維幾何內核、先進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大力發展基於人工智慧的智能工藝包、虛擬調試平臺等專業工業軟體。鼓勵龍頭企業聯合軟體企業,打造貫穿研發設計、生產執行、經營管理、運維服務全流程的集成化工業軟體平臺。二是構建行業可信數據空間。按照《「人工智慧+」意見》中「加強數據供給創新」的要求,在工程機械、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建設行業級可信數據空間。制定統一的數據採集、交換和安全標準,推動產業鏈上下遊數據互聯互通,打造高質量行業數據集。三是加強人工智慧核心技術體系攻關。支持大模型架構創新與算法優化,降低推理成本,拓展工業適配性,支撐製造業實現高可靠性、高柔性和智能化轉型。加快多模態感知、具身大模型研發等共性技術研發應用,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工業智能體等前沿領域。 (二)貫通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培育智能裝備領先優勢。 一是組建創新聯合體攻關核心部件。圍繞《實施方案》中明確的工業母機、機器人、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由政府引導,鏈主企業牽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智能感知、控制、執行等核心部件的協同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慧在製造業規模化應用。開放機械行業智能排產、人機協同、預測性維護等高價值場景,推動重點行業規模化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支持工業大模型垂直應用,促進與裝備製造重點領域場景深度融合,實現生產過程智能決策與精準管控。支持針對生產製造各環節部署專用小模型,實現智能研發設計、智能檢測、智能運維、智能倉儲與物流等。 (三)強化系統賦能與人才培養,提升智能工廠建設能級。 一是培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人工智慧應用服務商,打造人工智慧應用服務鏈,鼓勵有條件的裝備製造商、工程設計院、信息技術企業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提供規劃、設計、集成、運維一站式服務。二是構建產教融合人才體系。落實《「人工智慧+」意見》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大力培養優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推動高校設立智能製造跨學科專業,支持企業與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大規模培養既懂製造技術又懂數字技能的複合型人才與「數字工匠」。 作者:國家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委員、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紀學成 原標題:智造洞見專欄 | 紀學成:錨定人工智慧+製造,加快機械工業數位化轉型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