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中馬「兩國雙園」升級提速 跨境協作激發新動能-快遞搜
新華社記者趙歡 王嘉偉 走進位於馬來西亞彭亨州的馬中關丹產業園,工廠內流水線上每道工序井然有序,工廠外滿載的大型貨車往返穿梭;另一側,吊臂和推土機忙碌運轉,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馬中關丹產業園自開園來持續拓展,與位於中國廣西欽州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在「兩國雙園」這一創新合作模式下攜手並進,產業協同日益緊密,為中馬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澎湃動力。 作為中馬合作旗艦項目,雙方10餘年來不斷深化合作,從港口互聯、產業協作到園區共建,持續構建優勢互補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推動區域經貿合作提質升級。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曾公開表示,「兩國雙園」合作項目為馬來西亞東海岸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推動力。 今年以來,馬中關丹產業園、物流園及關丹港建設穩步推進。園區新籤約項目涵蓋食品、冶金、矽材料等領域,產業結構持續完善。見證園區發展歷程的馬來西亞華人、馬中關丹國際物流園開發部總經理馮國立表示,園區還計劃引入人工智慧、綠色產業等新興業態,配套電站和基礎設施同步建設,為企業提供更完善支撐。 港口物流是「兩國雙園」順暢運行的基礎。隨著關丹港至廣西欽州港直航航線穩定運行,東南亞熱帶水果等商品運輸周期大幅縮短,通關效率顯著提升,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快速進入中國西南市場。 今年4月開通的關丹港至廣西北部灣港冷鏈航線,讓貓山王榴槤、山竹、咖啡等馬來西亞特色農產品更快抵達中國市場。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表示,這條航線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更是馬中長期合作的成果體現。「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馬中『兩國雙園』為雙方加強工業、貿易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丹港航線已覆蓋東南亞、印度及中國沿海主要港口,為產業園企業提供高效物流支撐,未來將進一步延伸航線,高效聯動中馬兩地市場腹地。」關丹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王超介紹,今年上半年,北部灣港與關丹港往來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36%,貨櫃貨物多為化工品、金屬礦石以及東南亞經關丹港中轉至欽州港的農產品等。 跨越山海的另一端,中馬欽州產業園的產業加工端也熱火朝天。廣西中馬金谷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忙於燕窩的精細化處理。作為全國首個燕窩全產業鏈平臺,園區已吸引23家企業入駐,其中13家獲毛燕進口加工資質,佔全國總量三分之二。依託中馬雙園聯動,馬來西亞毛燕在欽州完成加工、包裝後銷往全國,實現從「毛燕」到「精品燕窩」的價值躍升。 欽州港畔,中國石油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日前全面建成投產,將進一步依託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中國西南、華南及東協市場,打造面向東協的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帶動下遊產業協同發展。 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協區域國別研究院研究員蔣琛嫻指出,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中馬「兩國雙園」模式不僅加快了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能協作,也通過港口互聯、產業協同等舉措,顯著提升了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整體效率與水平。 第22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期間,中馬雙方圍繞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舉辦推介會等活動,共籤約50個投資項目與合作協議,涵蓋人工智慧、食品加工、港航物流、新能源材料、裝備製造等領域,為「兩國雙園」合作注入新動能。 「『兩國雙園』正不斷擴展產業輻射和開放能級。」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左孔天表示,目前園區已形成燕窩、棕櫚油、有色金屬、化工新材料等多條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從特色農產品到綠色化工,從單一通道到多式聯運,合作模式正從「點對點」向「鏈對鏈」升級。 馬來西亞智庫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翁忠義認為,中馬「兩國雙園」不僅是經貿合作項目,更是推動區域融合、共享發展的成功範例,展現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互利共贏為核心、以共同繁榮為目標的實踐意義。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