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同步自11月10日起暫停互徵港口費,航運業鬆口氣,但也憂心中美貿易與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高,加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尤其美歐消費需求疲弱,運能供過於求,景氣與貨量回升面臨的挑戰更大,運價短期顯著回升的難度高。
中美元首10月30日釜山峰會後,雙方暫停多項報復措施,經貿摩擦降溫。最新進展是中國與美國幾乎同步宣布,自10日起暫緩加徵船舶港口費一年。
法新社報導,中國交通運輸部10日公布,自當天13時01分起,暫停對美國船舶徵收「特別港口費」一年。此舉與美方一致,美國貿易代表署美東時間9日公布,將暫緩執行針對中國航運、物流與造船產業的301調查行動,為期一年。
雙方自今年10月14日起相互加徵船舶費的較勁暫告落幕,壓力山大的航運業者總算鬆一口氣。
此外,中國商務部當天宣布,自10日起暫停對韓國造船巨擘韓華海洋旗下五家美國子公司的制裁措施一年。北京曾指控這些公司配合美國「301條款」調查,助長美國指控中國在造船業取得「不公平優勢」。
臺驊等貨代業者表示,中美暫停互徵港口費,有助船舶調度更靈活,但中美貿易與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高,未來一年中美是否因為協商觸礁又開始徵收港口費,目前還很難講。
第四季是歐美海運傳統淡季加上節慶多,航運圈都在等待歐美放完假後的第一波出貨,預估12月中、明年1月出貨力道可望轉強,美國與亞洲多國關稅敲定、出口成本下降,美國線客戶可據此排定下單出貨計劃,有助美國線在農曆年前出貨增加。
根據上海航交所出口運價指數SCFI報價,10月下半月亞洲主要航線海運價格短期上行,反映船公司調控運力及市場供需結構階段性改善,但11月首周歐美線再度反轉下跌,船公司已計劃15日再喊漲,貨代業者估計,可能出現「運價短期回彈」情形,但美國關稅仍高,將壓抑從中國進口貨量,能否轉化為貨量與營收成長仍待觀察。
根據Alphaliner截至11月7日統計,全球貨櫃輪7,449艘,較一個月前增加24艘,全球運力逾3,337.38萬TEU(20呎櫃)、增加17.53萬TEU。運力供過於求的格局不變。
再來看需求端,根據全美零售商聯合會7日發布美國主要港口進口貨量預估,11、12月分別年減14.4%、17.9%,市況仍然嚴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