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主要本土船企成功接獲了一系列大型貨櫃船訂單。在此之前,韓國造船業的重心一直聚焦在被視為高附加值船型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上。然而,隨著LNG船訂單量有所下滑,船企為填補產能空缺,開始轉向承接貨櫃船訂單。韓國業界普遍預測,若LNG船訂單持續減少而貨櫃船訂單增加,船企的盈利能力恐將面臨下降的壓力。據業內消息披露,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近期與長榮海運(EVERGREEN)籤署了建造7艘14000TEU貨櫃船的合同。據悉,單船造價約為2億美元。憑藉此筆訂單,三星重工今年以來累計斬獲的貨櫃船訂單已達11艘,遠超去年全年的4艘。值得關注的是,隨著LNG運輸船訂單的縮減,HD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和韓華海洋(Hanwha Ocean)也在積極通過貨櫃船、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等其他商船訂單來填補生產檔期。其中,HD現代重工本月從韓新海運(HMM)獲得了8艘13000TEU貨櫃船和2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訂單;韓新海運同時也向韓華海洋下達了4艘同規格貨櫃船的訂單。從全年訂單結構來看,韓國本土造船廠今年累計獲得的LNG運輸船訂單為15艘,僅達到去年48艘總量的3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貨櫃船訂單量已達78艘,遠超去年全年46艘的總和。然而,貨櫃船的利潤率顯著低於LNG運輸船。基於這一趨勢,韓國投資證券(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預測,若韓國主要造船廠在2028年前可交付的船臺檔期內,未能新增更多LNG運輸船訂單,其2027年的營業利潤率將出現下滑:韓華海洋預計從16.2%降至14.8%,降幅1.4個百分點;HD現代重工預計從16.1%降至15.6%;三星重工預計從15.3%降至15%。韓國投資證券分析師Kang Kyung-tae表示:「LNG運輸船的建造利潤率約為其他船型的兩倍。」他補充道,「如果造船廠無法獲得更多LNG運輸船訂單,即便營收保持穩定,營業利潤率也會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