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廈門海事局打「組合拳」:護航首單省外新能源汽車「鐵海聯運」出海-快遞搜
近日,在廈門海事部門的現場監管與保障下,26臺東風品牌新能源汽車從湖北襄陽通過鐵路運輸方式抵運廈門,「無縫銜接」至遠海碼頭搭載中國香港籍「東方芬蘭」輪海運駛往波蘭格但斯克港。這是廈門港首單省外「新三樣」「鐵海聯運」出口業務,標誌著廈門港「內陸—沿海」聯動的「新三樣」出海通道正式貫通,為我國內陸新能源產業借港出海開闢了高效新路徑。
今年7月,廈門海事局與廈門市商務局、自貿委、港口局等單位聯合開展調研,隨後廈門、武漢兩地海事局籤署《「新三樣」出海「直通車」服務合作備忘錄》,以跨區域海事協作方式,打通「新三樣」產業群「鐵海聯運」新通道,實現了「武漢產-廈門出」的「無縫銜接」監管護航,為此次首單業務落地奠定基礎。
據了解,根據《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IMDG Code),新能源汽車在國際海運上屬於第9類危險貨物,通過貨櫃船海運新能源汽車對安全規範要求極高。為確保「海鐵聯運」安全順暢銜接,廈門海事部門通過上門教學、雲端審核等方式,完成對新能源汽車「鐵海聯運」全流程安全風險的防控與高效監管。
開展「上門教學」。廈門海事部門主動前移監管關口,聯合武漢海事部門對接襄陽鐵路站點的裝箱倉庫,開展「上門培訓+遠程教學」模式,向一線作業人員詳解鋰電池車輛海運安全技術標準;對裝箱作業人員、企業責任人員開展專項指導,提升規範作業能力,從源頭上擰緊了運輸「安全閥」。
實行「雲端審核」。創新運用「網際網路+監管」模式,在新能源汽車抵港前,完成對危險貨物申報資料的「雲審核」,依託遠程視頻對襄陽場站裝箱作業現場實施「雲監管」,從嚴把關貨櫃箱體是否完好堅固、車輛系固綁紮是夠規範等安全要點,在船舶進出港、危險貨物審批等環節開設「綠色通道」,從出廠到出海環節縮短了5-7天,為新能源汽車出口按下了「加速鍵」。
與此同時,為打通「鐵海聯運」「最後一海裡」,廈門海事部門通過內部協同與外部聯動,構建起全鏈條服務保障網絡。開展船舶安檢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承運船舶關鍵設備與船員應急能力,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與碼頭、鐵路、船公司、貨代企業等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及時掌握貨櫃抵港、裝船動態,實現「車、船、箱」無縫銜接,最大化提升物流效率。
通過一系列舉措,廈門海事部門有效破解了新能源汽車貨櫃鐵海聯運中的難點與堵點,展現了海事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的主動作為。廈門海事部門將持續優化「新三樣」出海監管服務創新,優化跨區域海事協作機制,吸引更多內陸地區貨源經由廈門港海運出口,為廈門港航經濟、外貿進出口等領域持續帶來增量,為中國製造走向全球注入澎湃動力。(文/圖 林林 林錦慧 杜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