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型能源企業來說,每月動輒幾千萬元的煤炭鐵路運費是一項較大的資金佔用,如何緩解資金壓力、提高周轉效率?日前,全國首單「鐵路運費證」業務落地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記者了解到,受兩方面壓力影響,部分大宗商品企業可能陷入資金周轉困難。一方面,鐵路運輸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企業還經常被上下遊企業佔用資金。目前,行業結算方式普遍為「上遊現款、下遊賒銷」,也就是說,大宗商品企業需要用現金購買上遊企業的貨物,但下遊企業又先拿大宗商品企業的貨,然後再付款,帳期通常為1個月至3個月不等。
如何破解以上難題?金融與物流場景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今年2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與9家金融機構籤署《鐵路物流金融服務合作協議》,旨在通過銀企協同,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產業鏈效率,企業可以在上述銀行申請辦理「鐵路運費貸」「信用證結算」「鐵路單證融資」三款物流金融產品。
「作為首批合作銀行,浙商銀行率先探索,將國內信用證與鐵路物流場景結合,創新推出『鐵路運費證』業務。」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說。何為信用證業務?如果某企業在銀行有授信額度,憑藉自身與鐵路運輸賣方的交易合同或單據,企業可以要求銀行給賣方開一個信用證,由銀行直接將待付運費支付給賣方,支付了多少金額,就相當於企業從銀行貸了多少款。
上述負責人表示,「鐵路運費證」業務的核心是「遠期支付+線上化操作」。具體來看,企業在國鐵95306平臺生成運費帳單後,可線上申請開證;通過系統直連,浙商銀行可實時核驗運單的真實性,並完成代理議付與資金劃撥,鐵路部門實時接收運費,企業可享受最長1年的還款期限。
9月4日,浙商銀行合肥分行與國鐵上海局合作,為淮南礦業辦理了全國首單「鐵路運費證」業務,開證金額1億元。首單業務落地後,浙商銀行成都、北京、西安、鄭州等分行相繼在當地落地「鐵路運費證」業務。
「鐵路運費證」業務不僅解了企業之急,還實現了鐵路、銀行、企業三方共贏。「鐵路能夠及時收到運費,保障運輸業務穩定,助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企業緩解了資金周轉難題,降低了財務成本;對於銀行來說,進一步拓展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新路徑。」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