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千年運河煥新機!全國內河首條純電動貨櫃運輸綠色航線成功啟航-快遞搜
近日,全國內河首條貨櫃運輸綠色航線從南京、徐州兩地對開啟航運營。這是江蘇省港口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雙碳」目標和「水運江蘇」決策部署,服務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不僅實現了內河純電動船舶規模化應用領域的關鍵突破,更為全國內河航運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借鑑的方案經驗。 接南濟北,讓區域發展新動脈綠起來 「南京—徐州」航線是貫通江蘇南北的綠色航運走廊,不僅連接起省內兩大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更串聯起揚州、淮安、宿遷等重要內河港口。依託純電動船舶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航線進一步優化省內運輸結構,有效降低沿線企業物流成本。「我們重點布局蘇北運河純電動貨櫃船舶航線,推動蘇北運河至南京、太倉的航線實現班輪化運營,不斷提升內河航線的時效性與穩定性,增強了與沿江沿海港口的協同效率,為水水直連、通港達園提供基礎保障。」江蘇遠洋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2024年,江蘇全省水路貨運量佔綜合貨運量比重達到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22個百分點。江蘇內河航道貨運量達7.4億噸,全省內河港和海港的港口貨物吞吐量36.1億噸,居全國第一。為進一步釋放江蘇水運優勢,江蘇省港口集團加快推動江蘇遠洋打造成為本土航運龍頭企業,推動「水運江蘇」「撥改投」項目建設,全力構建暢通高效的內河航道網絡,系統推進綠色航線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全省、貫通長江、銜接沿海的內河貨櫃運輸骨幹網絡。 首創突破,將行業轉型新標杆樹起來 科技創新是運河綠色航線的「核心引擎」。通過「船舶規模化應用+配套設施網絡化布局」雙向創新,構建起「裝備先進、設施完善、運營智能」的綠色航運技術體系,填補多項行業空白。 在船舶裝備上,首創採用充電模式打造120TEU純電動貨櫃船舶,大幅降低電池與岸基設備投入成本。目前「江遠金陵」「江遠秦淮」「江遠惠山」三艘船舶已陸續下水投入運營,後續還將有更多船舶投入運營,實現從「單一試點」到「規模化應用」的跨越。船舶核心裝備採用一體化集成設計,在空間利用、操控性能、安全保障、智能水平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為保證航行安全,船舶搭載電力電子系統,動力響應速度大幅提升,可精準應對複雜航行場景,有效規避碰撞風險。同時,創新設計「雙路日用電源並聯」系統,電池系統集成熱失控預警與阻燃功能通過中國船級社安全認證,助力江蘇內河運輸全面進入「純電動時代」。 在配套設施上,為解決電動船舶續航焦慮,構建「五站聯動」充電設施網絡,形成「每航段必有補能點」的全覆蓋格局。「我們牽頭髮布了《非船載傳導式充電機與電動船舶之間的數字通信協議》,有效解決行業兼容性難題。」江蘇遠洋負責人介紹道,「我們還通過預製艙式設計適配港口臨水高溼環境,用高效充電設備配合柔性充電技術實現快速補能,搭建『雲端平臺+站端監控』架構,在『遠洋e充』小程序上就可以實現全流程智能管控,讓補能像『加油』一樣便捷。」 綠色領航,讓產業轉型新動能活起來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運河純電動貨櫃航線的綠色效益是其最亮眼的標籤。 對比柴油動力船舶,綠色航線實現全程「零碳排放」。純電動船舶完全依靠鋰電池貨櫃提供動力,在減少大氣汙染、排放汙染和噪聲汙染等方面優勢突出,每公裡電費成本僅為柴油成本40%左右,有效解決了原有船舶船齡老、噸位小、能耗高、技術落後的問題。 省港口集團與相關單位通力協作,推動了綠色船舶製造業轉型升級。通過南京—徐州航線的實踐,在內河電動船舶的設計建造、標準制定、船員培訓、運營管理等方面積累大量經驗,形成多項創新成果,為內河綠色航運建設提供了參考。隨著電動船舶規模化應用、標準化建設與產業鏈培育,將加快推動內河運輸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帶動綠色船舶產業鏈加速發展。 江蘇省港口集團負責人表示:「今後,集團將持續發揮好『水運江蘇』建設國企主力軍、先行軍作用,推動電動船舶規模化應用,形成綠色船舶全鏈條協同創新機制,積極完成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專項試點任務,助力江蘇從水運大省向水運強省跨越,為全國內河運輸綠色轉型提供江蘇樣板。」 访问:9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