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無視美國港口費!多家歐洲船東堅定加碼「中國造」船舶-快遞搜
在全球航運業面臨新一輪貿易政策風浪的背景下,中國造船業卻展現出強勁的「吸引力」。 在中美互徵港口費的背景下,眾多歐洲航運企業將大規模新造船與二手船投資的籌碼,持續加注在技術可靠、交付高效且資產保值能力日益凸顯的中國各大船廠。 新船訂造市場 恆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近日,恆力重工新造船業務迎來最新突破,成功與希臘知名船東Eastern Mediterranean及Seanergy成功籤訂了5艘新造船合同。 根據協議,恆力重工將建造4艘卡薩姆型散貨船及1艘18萬載重噸的好望角型散貨船,合同總價值超過15億元人民幣。據悉,這批船舶將採用傳統燃料動力,計劃於2027年至2028年陸續交付。 據克拉克森數據,截至目前,恆力重工手持訂單已達127艘,顯示出其在國際船舶市場上強大的吸引力和穩健的生產負荷。 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 挪威航運公司Bruton正將其對超大型油輪(VLCC)市場的堅定看好轉化為實質性的船隊投資。公司已與江蘇新時代造船正式籤署新造船協議,確認增訂2艘配備脫硫塔的VLCC,並附帶2艘同型船的選擇權。 此次訂購的新船是Bruton此前在該船廠所訂船型的「復刻版」,不僅保留了成熟設計帶來的可靠性,更關鍵的是前瞻性地預留了LNG雙燃料改裝空間。 Bruton執行長Gunnar Eliassen此前多次公開強調對VLCC市場長期景氣的看好,認為船隊老齡化、新船訂單有限以及需求端改善將共同推動該板塊進入新一輪上行周期。此次在中國船廠的大手筆追加訂單,正是其將戰略判斷付諸實踐的有力證明。 招商局工業集團 瑞典航運企業Stena Line也持續推進其船隊更新戰略,與招商局工業集團正式籤署建造意向書,計劃訂造最多6艘新一代「C-Flexer」級貨物滾裝船。此舉不僅是其船隊更新計劃的關鍵一步,更深化了與中國頂尖造船企業的戰略夥伴關係。 這批新設計的船舶基於Stena技術成熟的E-Flexer與New Max系列。在載運能力上實現顯著飛躍;還配備了適用於未來替代燃料的發動機與混合電池系統,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排放,體現了Stena在減排與能效方面的領先追求。 Stena RoRo執行長Per Westling指出,這批船舶是「為當下建造,為未來設計」,彰顯了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承諾。 此前,「Stena Connecta」輪於10月16日在招商工業威海船廠命名。這艘New Max型滾裝船配備混合推進系統和納普動力風帆裝置,預計可節省高達9%的燃料消耗,可視為此次新船項目的技術先導與能力驗證。 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據船舶經紀人透露,希臘航運公司Oceanbulk已與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正式籤署了2艘3100TEU貨櫃船的建造合同。新船預計於2027年至2028年間交付。 該訂單標誌著,Oceanbulk公司選擇以全新的、高效率的船型強勢重返貨櫃航運領域。這不僅是對未來區域航線貨櫃運需求的一種看好,也是為迎接下一輪市場周期所做的前瞻性布局。 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 希臘傳統船東Alberta Shipmanagement正積極調整其船隊資產組合,邁出業務多元化的關鍵一步。近日,該公司已正式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下單,訂造2+2艘1900TEU的支線貨櫃船。 此舉宣告了這家長期專注於散貨船與油輪領域的公司,順應了近期小型貨櫃船新造船訂單激增的行業浪潮,首次跨界進入貨櫃船市場。 二手船交易市場 歐洲船東不僅通過新造船訂單為未來市場「築底」,同樣在二手船市場中積極「淘金」。從另一個維度印證了中國建造的船舶已成為全球航運資產中備受青睞的硬通貨。 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船獨立船東之一的希臘Danaos Corp近期收購了1艘由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建造的18.24萬載重噸海岬型散貨船「Hebei No 1」輪,進一步拓展其散貨船隊規模。系2024年初以來的首艘海岬型散貨船收購。 Danaos於2023年啟動散貨船業務多元化戰略。在初期投資散貨船股票後,迅速轉向實體船隊收購,從國銀金租購入了五艘海岬型散貨船。2024年2月,Danaos通過二手市場再購五艘海岬型船,使散貨船隊規模實現翻倍。此後收購活動一度暫停,將重心轉向擴張貨櫃船隊。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比利時船東EBE近期購入1艘2020年建於中國建造的newcastlemax型散貨船,不僅是該公司近十年來首次進軍大型散貨船板塊,也是其船隊中首艘中國建造的船舶。 公司執行長BASILE ALOY表示:「這將是我們首艘中國建造的船舶,但絕不會是最後一艘。」並強調,中國船廠在造船質量與技術工藝上的進步已獲得歐洲船東的廣泛認同。 歐洲作為全球航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船東對船舶的質量和性能有著極高的要求。他們並未因短期的政策波動而改變其長期的船隊更新與資產配置戰略,反而更加聚焦於中國造船業所代表的效率、質量與面向未來的技術準備。 如今,多家歐洲船東接連選擇中國船廠,不僅是對「中國製造」硬實力的肯定,也是預示著中國將在全球航運業的綠色與智能化轉型中,扮演愈發核心的驅動角色。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