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分析師Alphaliner的數據,約有98.5%的貨櫃船訂單是在中國、韓國和日本建造的。
超過1000萬標準箱的貨櫃船新船訂單記錄顯示,三個東亞國家主導了這一市場,中國佔據了最大份額。
中國造船廠正在建造貨櫃船有736萬標準箱,佔訂單總額的73.7%。韓國船廠以204萬標準箱,佔20.4%的份額緊隨其後,日本船廠則只有43萬標準箱的訂單,僅佔訂單總額的4.3%。Alphaliner在每周新聞通訊中指出。中國、韓國和日本的船廠之外,全球其他地區只有29艘貨櫃船在建造中。
近年來,中國貨櫃船建造商的崛起在訂單構成與當前船隊在建造地點方面的對比中顯而易見。
目前貨櫃船隊中,50.1% (1640萬標準箱)的船舶是在韓國建造的,29.4% (960萬標準箱)的船舶是在中國建造的。此外,9.9% (320萬標準箱)的船舶是在日本建造的,10.7% (350萬標準箱)的船舶是在其他國家建造的。
在東亞的三個主要國家之外,其他國家基本上已基本被擠出了貨櫃船建造市場。在其他國家訂購的29艘貨櫃船上,有16艘是在臺灣建造的,而臺灣中船集團(CSBC)在 造船業中的地位仍然微不足道。
土耳其訂購了四艘船隻,美國船廠訂購了三艘。
「而這些船舶從』三大』造船國之外的船廠訂購的具體原因如下:土耳其的兩艘最大船隻,4012 TEU,是在與這兩艘船的船東和運營商籤約的姊妹公司旗下的船廠建造的。《瓊斯法案》要求的推動,該法案要求國內服務(如前往夏威夷、阿拉斯加和波多黎各的航線)運營必須使用美國建造的船隻,」Alphaliner評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