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於中美關稅爭端擾亂了全球貿易,近期中國港口商品船外貿地的等泊時間加長。基於船舶跟蹤平臺Kpler的數據計算,在截至10月19日的一周裡,船隻抵達錨地後平均需要2.66天等泊。計算顯示,這比上周時間增長了17%,是今年以來等泊時間最多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港口擁堵——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波及全球供應鏈,影響原油等流動性貨物以及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中美在航運領域上存在分歧,繼美國採取類似舉措後,中國對已知與美國有聯繫的船隻徵收高額港口費。海上摩擦成為兩國貿易爭端的一部分。此外,美國還對中國東部一家主要的石油進口碼頭運營商日照實施了制裁。此舉是旨在阻止伊朗向中國運送原油的一系列舉措中的最新舉措。隨著油輪船東尋求遵守新指令,一些石油樞紐的等待時間延長。上周,董家口的船隻平均等待了2.79天,是Kpler數據中第二高的時期。與此同時,煙臺的等泊時間為2.7天,高於前一周的約1.8天。Kpler貨運分析師Matt Wright表示:「船東們認為他們可以接受等泊」。「關於哪些船東需要支付費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隨著更多信息的提供,Kpler的數據可能會進行修訂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