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交流會在海口召開推動海事仲裁規則與國際接軌-快遞搜
隨著海南自貿港航運產業能級的快速提升,與之配套的高端海事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迫在眉睫。10月16日,由海南海事局和海南省司法廳聯合舉辦的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交流會在海口順利召開,會議匯聚中央部委、司法機關及國內外業界專家,共同為突破我國海事仲裁「軟實力」瓶頸、賦能航運經濟高質量發展尋求創新路徑。
截至目前,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國際航行船舶已達65艘,總運力逾642萬載重噸,規模居全國各自貿區(港)首位。這一數據標誌著海南作為中國航運新高地的地位正加速形成。然而,硬實力的崛起也放大了軟實力的落差。與會專家指出,我國航運業在規模上已穩居全球前列,但海事仲裁的國際競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仍顯不足。「中國海事仲裁機構在國際合同中的被採納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位企業代表坦言,「外方認可度低、服務業談判地位弱勢等問題依然存在。」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著力構建「四位一體」的仲裁制度創新體系:探索「海事調解+海事仲裁」聯動新模式,實現糾紛「快立、快審、快結」;推動海事機構與仲裁機構人員雙向交流,培養「懂海事、通仲裁」的複合型人才;依託海事部門專業優勢,通過國際活動等多渠道提升中國仲裁影響力;支持海南、上海等地開展特別仲裁試點,為制度創新積累經驗。
海南海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更具本地特色的實踐規劃:重點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條例》修訂,細化海事仲裁條款;針對綠色航運、智能船舶等前沿領域制定特色仲裁規則,持續優化調解、仲裁與訴訟的銜接機制。
業內專家建議,海南應積極對標國際先進仲裁規則,並以更大開放力度吸引境外知名仲裁機構落戶。此外,探索建立與香港法院協作的仲裁監督體系、為海事仲裁員與律師提供籤證及稅務便利、與普通法系地區聯合培養法律專才等,均是提升海南國際公信力的可行路徑。海事仲裁的發展不能「單兵突進」,必須嵌入產業生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代表建議,仲裁機構應與企業「雙向奔赴」,共同聚焦航運業數位化與低碳化轉型的新機遇,並推動構建仲裁與融資、保險等環節聯動的全鏈條服務生態。
此次會議為海事仲裁制度創新凝聚了共識、明晰了方向。業界預期,隨著各項舉措的落地,海南有望從區域航運樞紐,升級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海事法律服務中心,為我國從航運大國邁向航運強國提供關鍵的軟實力支撐。
全媒記者 龍巍 通訊員 張丹竹 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