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福建港口升級蹄疾步穩築牢「海上福建」發展根基-快遞搜
在大會現場,從總投資超 2000億元的172個籤約項目到專家對港口發展的深度建言,從亮眼的吞吐量數據到「絲路海運」的全球布局,無不彰顯著福建港口升級的強勁動能。 「藉助『昌廈 — 港通』海鐵聯運班列,我們企業的貨物從南昌到廈門港出海,比以往縮短了3天運輸時間!」來自江西的企業代表的感慨,道出了福建港口與內陸省份聯動的實效。 福建港口早已不是「區域性港口」,而是連接內陸與全球的樞紐節點。作為閩贛、閩鄂聯動的重要延伸,福建港口集團與內陸省份的班列協同持續深化——繼2025年3月閩贛推介會達成15項合作、開通贛州至廈門直達班列後,「昌廈—港通」通關模式已實現南昌貨物出海時效縮短3天;8月首發的「襄陽—廈門—東南亞」鐵海聯運班列,更讓湖北貨物經廈門港至東協的周期縮減近半。 作為新晉開通的跨區域通道,2025年8月31日首發的「襄陽—廈門—東南亞」專列,滿載66個標準箱貨物經廈門港轉海運出口東南亞,而襄陽2025年1-7月鐵海聯運線路貨物量已同比增長140%。這種「以港帶陸、陸港聯動」的模式,不僅拓展了福建港口的經濟腹地,更讓「海上福建」的輻射範圍突破地理邊界。 在這次大會上,福建港口發展的一組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2024年,廈門港貨櫃吞吐量達1225.47萬標箱,福州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35億噸,兩大港口均躋身全球前20名;全省重點港區萬噸級以上泊位佔比達61.4%,可停靠全球最大型船舶;湄洲灣港羅嶼40萬噸級碼頭已接卸40萬噸級礦石船36艘次,對臺中轉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其連接中巴的「絲路海運」鐵礦石航線累計運量更突破1000萬噸。 「這些數據背後,是福建港口硬體設施與運營能力的雙重升級。」福建港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綠色轉型成效與裝備升級成福建港口發展的核心亮點:湄洲灣港東吳港區加速推進動力設備「油改電」,八方碼頭已累計投入6臺純電新能源裝載機,國投煤炭碼頭則配備8臺電動裝載機,全港區配套智能快充系統保障作業續航。其中國投碼頭的8臺電動裝載機年可節約柴油39.6萬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40噸,按單臺設備年減碳130噸測算,全港區新能源裝載機年減碳超1800噸,年節約能耗成本超300萬元。福州港江陰港區的「絲路海運」布局成效顯著,已納入13條命名航線,2024年通過這些航線完成貨櫃吞吐量19.50萬標箱,成為銜接內陸與全球市場的重要節點。 港口裝備製造的技術突破同樣引人矚目。平潭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與上海振華重工聯合打造的「正力 3500」自升自航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主吊機起重能力達3500噸,為全球同類型裝備中最大,具備DP—2定位系統和原地抗颱風能力,標誌著我國高端海工裝備製造躋身國際前列。福船集團旗下東南造船展示的 18500DWT 油化船同樣彰顯綠色技術實力,該船配備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裝置(SCR)以符合IMO III級標準,採用變頻液壓驅動液貨系統與軸帶發電機組,航行時可實現無發電機組運行,大幅降低能耗與排放,截至2025年8月已成功交付10艘,獲國際市場認可。 記者注意到,作為大會核心成果,福建省海洋經濟產業合作創新發展大會現場集中簽約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991.5億元,加上前期對接項目,本次大會累計籤約172項、總投資超2000億元。其中多個項目直接賦能港口升級:五洋集團新建大型 LNG 運輸加注船項目,將填補福建港口LNG加注能力空白;明陽智能海工裝備製造綜合開發項目聚焦深遠海裝備,為港口拓展海上作業場景提供支撐;海圖水下機器人項目可精準服務港口航道檢測與維護,提升運營安全性。 「這批項目凸顯海洋新興產業導向,聚焦裝備製造、新能源、智能服務等領域。」福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落地後將推動福建港口從「貨物樞紐」向「產業樞紐」轉型。 「航運業的綠色轉型正陷入『船已造好,燃料未就』的僵局,破局關鍵在構建跨行業需求合力。」在大會主論壇上,奧賽能中國董事長汪慶周的發言引發強烈共鳴。他建議福建聯合鋼鐵、發電等行業形成燃料需求合力,同時加快電網升級、氫能加注等配套設施建設。 工信部原副部長蘇波則從產業全局提出建議:「福建港口升級需緊扣航海裝備轉型主線,當前我國船舶配套國產化率僅 40%,港口應成為國產化裝備的『試驗場』。」 他指出,福建可重點推進智能船舶規模化運營、綠色港口示範項目建設,目標到2027年實現港口岸電使用率100%,同時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標準對接,提升「絲路海運」國際話語權。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