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2025北外灘國際航空論壇上,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發布了2025中國運輸機場發展指數。本期指數總得分為113.40,較2023年增長6.33%,較2019年基期提升13.4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出中國機場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強大的發展韌性和復甦動能,整體發展向好。
該指數的6個維度,包括安全、通達、便捷、服務、綠色、貢獻等均實現全面提升,反映出中國機場正從規模復甦邁向質效引領,呈現三大趨勢性特徵:
一是數智化轉型全面提速,AI大模型、數字孿生、智慧出行等技術深度融合,機場從「運營樞紐」升級為「智慧平臺」;
二是綠色化發展系統推進,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機場從「單點示範」走向「體系構建」;
三是協同化格局深化拓展,隨著全國運輸機場布局規劃修編和「十五五」規劃編制推進,機場與臨空經濟區、口岸、綜合交通樞紐的協同將進一步增強,形成更加完善的現代化機場體系。
具體來看,安全度得分113.75分,同比提升1.88%,較2019年基期增長13.75%,持續鞏固。中國民航以90.19分的歷史最好成績順利完成國際民航組織普遍安全監督審計(USOAP)。
通達度得分118.64分,同比提升6.69%,較2019年基期增長18.64%,提升顯著。2025年上半年國際客運航線淨增123條,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28.5%。
便捷度得分118.08分,同比略增0.13%,較2019年基期增長18.08%,穩步提升。智慧出行全面普及,全國航班正常率連續7年超80%,千萬級機場截載時間普遍縮短。
服務度得分107.48分,同比提升4.31%,較2019年基期增長7.48%,持續優化。旅客滿意度維持高位,特殊旅客服務、支付便利化等細節體驗不斷升級。
綠色度得分120.36分,同比提升12.88%,較2019年基期增長20.36%,表現亮眼。機場能耗強度持續下降,光伏發電、電動車輛、可持續航空燃料等技術應用加快推進。
貢獻度得分106.05分,同比提升13.08%,較2019年基期增長6.05%,快速回升。我國機場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五年超千億元,對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
據了解,該指數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與北京大學全球互聯互通研究中心共同研發,旨在持續量化評估中國運輸機場發展態勢。權重設計方面,安全與貢獻維度權重各佔20%,通達、便捷、服務、綠色維度權重各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