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在上海舉行的2025年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全體大會提供媒體的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已建成鐵路隧道和公路隧道超過5萬公裡,成為世界上隧道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國家。
隧道及地下工程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中國隧道建設已攻克諸多技術難題,建成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深中通道等世界級的標杆工程,在水下沉管隧道、盾構隧道、超長隧道建設等方面躋身世界前列。
中國隧道工程技術進步重要一環來自中國盾構機技術的突飛猛進,為中國隧道工程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與設備支撐。
目前,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高鐵金塘海底隧道正在全力建設……一項項世界級的超級工程落地中國,一個個不斷被攻破的工程技術難題,標誌著中國的工程技術已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張名片。
在此之前,2024年4月世界隧道大會上公布全球隧道與地下工程領域50項標誌性工程,來自中國的大瑤山隧道、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等9項工程入選,是入選工程數量最多的國家,表明中國已從隧道工程技術的追趕者變為領跑者。
同時,橋梁工程也是工程建設領域技術含量很高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造橋技術不斷刷新多項紀錄,攻克多項技術難題,持續推動交通強國建設發展。其中,不久前建成通車的貴州省花江峽谷大橋被譽為「橫豎都是世界第一」,橋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是世界第一高橋,大橋全長2890米、主跨1420米,也是世界山區最大跨徑的鋼桁梁懸索橋;丹昆特大橋全長164.85公裡,至今保持金氏世界紀錄。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國工程建設技術同中國高鐵品牌一樣逐步走出國門,孟加拉國迄今最大鐵路項目、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黃金大通道」中老鐵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標誌性中外合作項目,讓中國工程技術實現「幹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
據悉,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今正引領隧道建造向數位化、智能化加速邁進。面向未來,中國將建設超深超長、超複雜的隧道工程和橋梁工程,加快智能建造技術的創新突破,促進人工智慧技術與工程建築行業的深度結合,積極發展智能建造、智慧運維,打造世界一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