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的報導顯示,曾經市值超過英國石油公司的丹麥能源巨頭奧斯特德(Ørsted)在從油氣業務轉向海上風電業務時曾意氣風發,如今卻要裁減全球約四分之一的員工,即約8000人中的2000人,這一過程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完成。據悉,該公司今年將裁減約500個職位,僅在丹麥就將裁減約235個。公司預計成本將有所降低。這並非人力資源問題,而是物流、融資和政治問題,是將國家能源與工業能力掛鈎時所需的一切因素的三重崩潰:理性運作的資本市場、真正能交付的供應鏈以及優先考慮綠色投資的政府。奧斯特德(Ørsted)表示,在努力支撐因利率上升和設備成本飆升而變得緊張的資產負債表時,公司通過配股籌集了超過90億美元。供應鏈瓶頸和更高的融資成本使那些在紙上看起來可行的項目變成了海上的累贅。
該公司已暫停了其在英國的一個重大項目,放棄了兩個美國項目,並正在剝離其歐洲陸上風電業務。這並非明智的「投資組合管理」。這看起來更像是在壓力之下收縮業務。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奧斯特德公司執行長拉斯穆斯·厄爾博直言不諱:完成已承諾的建設工作,消化這些項目,然後縮小工業規模以適應新的現實。翻譯過來就是:工作減少、人員減少、船隻減少、船廠減少、國家的抗風險能力降低。當像奧斯特德(Ørsted)這樣的主要公司收縮業務時,影響會波及開來……起重機作業時間減少,船廠閒置,日薪暴跌,訓練有素的船員不得不尋找岸上工作。該公司提交的文件並未指出任何單一的罪魁禍首,但情況很明確:利率上升、供應鏈過度拉長以及美國的政治不確定性嚇跑了投資者。不管你怎麼稱呼它,監管反覆無常、貿易政策敵對,還是純粹的政治不確定性,結果都是一樣的:投資者會折算未來的現金流,銀行會收緊信貸,項目也會變得無利可圖。
可再生能源不是靠慈善就能擴大規模的。它們需要資本市場看到幾十年穩定的現金流。它們需要政府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合同、貸款擔保、產業政策等)承擔風險,因為當政治使綠色回報變得不穩定時,私營部門是不會買單的。
快遞搜編譯整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