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湖北省政府新聞辦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湖北作為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樞紐,正加快「鐵水公空」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織密「出海」通道。武漢鐵路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竇慧東表示,近年來,中歐班列(武漢)、鐵水聯運等貨運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形成了湖北深入亞歐大陸的國際多式聯運服務網絡,成為國內外貿企業進出口的重要運輸通道。竇慧東介紹,中歐班列(武漢)運輸的品類日益豐富,產自湖北的光電、機械製造、新能源汽車及汽配、光伏等產品通過班列可直達歐洲、中亞等地區。目前,中歐班列(武漢)開通58條穩定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20個城市和地區。此外,湖北13個港區實現鐵水聯運。隨著今年「長江班列+漢亞直航」國際多式聯運通道開通,來自四川的貨物乘班列抵達武漢陽邏港,換乘貨輪直抵日韓。陽邏港等鐵水聯運基地採取「直接報關、無需中轉、一票出海」的方式,中轉時間和成本大幅壓縮。目前,陽邏港擁有超40條多式聯運通道。亞洲首座專業貨運機場——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累計開通貨運航線104條,1.5小時飛行圈覆蓋中國90%主要經濟體,8小時交通圈通達亞非歐美。日前,該機場空公轉運的重要配套工程——燕磯長江大橋主纜架設完成。投用後,周邊城市至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距離將大大縮短,更多貨物可更快捷、低成本地發往全球。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認為,湖北雖不沿邊、不靠海,卻坐擁長江「黃金水道」、空中樞紐、高鐵大動脈、高速大通道,發展多式聯運優勢突出。多式聯運補充了單一運輸方式短板,使得物流運輸鏈條延長、成本降低,這將給中國中西部地區產品「出海」帶來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