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上半年全球TOP30貨櫃港口出爐-快遞搜
全球前30大貨櫃港口中,中國港口佔據11席,尤其是中國大陸港口,多個港口吞吐量再創新高,絲毫不受關稅戰的影響,原因是中國港口增加了與歐洲、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地的貿易往來。據CTS數據,上半年,中國發往北美的貨櫃量同比微增0.8%,但運往歐洲的貨櫃量同比大增了9.7%。 此外,東南亞及南亞港口在榜中也佔據了10席,雖然大多數都排名11-30名,但近年來吞吐量增速較快,排名也在上升,說明在供應鏈轉移過程中,這些區域港口在全球貨櫃運輸市場中的重要性正在增長。 前10名都是老面孔,分別是上海港(1)、新加坡港(2)、寧波舟山港(3)、深圳港(4)、青島港(5)、廣州港(6)、釜山港(7)、天津港(8)、傑貝阿里港(9)、巴生港(10)。自鹿特丹港、香港港接連跌出全球前十大貨櫃港口後,前十排名趨於穩固。 前5大港口相較6-10名的港口增速更為迅猛,增量均超過100萬標箱,廣州港也增長了98萬標箱。全球前6大貨櫃港也是上榜港口中增量最多的6大港口,這說明大港在全球貨櫃運輸中的集聚效應仍在增強。 寧波舟山港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9萬標箱,在所有上榜港口中增量最多。但其國際對手新加坡港也一反以往溫和增長的態勢,上半年同比增長7.2%。事實上,在雙子星聯盟將丹戎帕拉帕斯港確立為轉運樞紐後,新加坡港加強了與其他海運聯盟及船公司的合作。此前,新加坡港的運營商PSA國際與MSC、達飛海運、中遠海運、ONE都有合資碼頭,去年年底,PSA國際又與長榮海運合資成立碼頭公司,運營大士港的部分泊位。東南亞三大轉運樞紐中,新加坡港上半年增量為147萬TEU,比巴生港和丹戎帕拉帕斯港的增量總和還要高。 11-20名分別是鹿特丹港(11)、安特衛普布魯日港(12)、丹戎帕拉帕斯港(13)、香港港(14)、廈門港(15)、丹吉爾地中海港(16)、林查班港(17)、蘇州港(18)、洛杉磯港(19)、北部灣港(20)。 歐洲消費回暖、關稅戰使得部分中國企業轉向歐洲出口,都助長了亞歐航線貨量,使得北歐前兩大貨櫃港鹿特丹港與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吞吐量均有增長。鹿特丹港上半年自亞洲的進口量增長了8.4%,與北美之間的進出口吞吐量增長了9.1%。但是高作業量也導致鹿特丹港出現了異常擁堵狀況。 丹戎帕拉帕斯港上半年同比增長15.4%,在上榜港口中增速最高,主要得益於雙子星聯盟的掛靠。該港的運營商PTP是馬士基與MMC集團的合資企業,目前該港吞吐量有60%都來自於雙子星。 香港港的吞吐量和排名繼續下滑,區域內另一轉運港高雄港同病相憐,已經跌出前20名。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叱吒風雲的兩大港口,成也轉運港,敗也轉運港。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港口相繼崛起後,香港港和高雄港的中轉貨量一直呈下滑態勢,未來也很難恢復。 美國三大港洛杉磯港、長灘港、紐約新澤西港似乎也無視了關稅戰的陰影。上半年,亞洲運往北美的貨櫃量同比增長了8.2%,但這主要是因為,在不確定的關稅政策下,零售商囤貨、企業搶運帶來的異常旺季。下半年,美國港口可能會慘澹收場,據全美零售聯合會(NRF)預測,今年美國進口總量將下降5.6%,最後5個月貨櫃進口量下跌17.5%。 21-30名分別是長灘港(21)、高雄港(22)、胡志明市港(23)、紐約新澤西港(24)、蒙德拉港(25)、漢堡港(26)、科倫坡港(27)、雅加達港(28)、海防港(29)、蓋梅港(30)。 越南港口在數據披露上不夠公開透明,不過在供應鏈轉移中,近年來蓋梅港等越南港口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MSC、馬士基、達飛等都已經或有意在越南巨額投資港口。此外,今年5月,越南實施行政區劃改革,胡志明市將合併巴地頭頓省(蓋梅港所在地),重組後,胡志明市擁有99個海港碼頭,其吞吐量排名勢必將大幅提升。 漢堡港上半年吞吐量同比增長9.3%,在海運聯盟重組中獲利,其中轉貨量同比增長了23.8%。該港與馬來西亞間的貨量往來暴漲了93.2%,便是受益於轉運航線調整。不過,漢堡港仍然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上半年全球TOP10貨櫃港口繼續增長,排名穩定。但21-30名中卻出現了一些波動,一些老牌港口如香港港、高雄港儘管在各方面都有努力,如發展綠色燃料加注、建設自動化碼頭等,還是難改頹勢。漢堡港卻出人意料,吞吐量有所恢復。他們的興衰如今其實都掌握在船公司的手上,船公司調撥旗下船隊,便能帶來中轉貨量的顯著增減,改變一個港口在區域內的競爭力。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