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第一季度,儘管市場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環境不穩定,但主要航運公司的綜合息稅前利潤為58.9億美元,僅低於2021-2023年大流行期間的第一季度。2025-第二季度市場持續混亂,貨運量不斷變化,運費持續下行壓力。
因此,同一家主要航運公司第二季度的息稅前利潤合計為27.3億美元。這不僅低於2021-2024年第二季度,而且僅略高於2020年第二季度。這意味著,儘管2025-第二季度仍有盈利,但利潤相對低於近年來的大多數年份。
為了顯示貨櫃航運的運營盈利能力,Sea-Intelligence使用了EBIT/TEU數據。圖1顯示了自2011年以來每個第二季度主要線路的這一指標。他們沒有公布陽明2025-第二季度的數據,因為他們還沒有公布這一時期的產量,而達飛輪船也沒有公布這一時期的息稅前利潤。此外,y軸截值為500美元/標準箱,以便當前數據不會被大流行的高點所掩蓋。
所有主要航運公司的EBIT/TEU均為正,從12美元/TEU (ONE)到249美元/TEU (OOCL)不等。EBIT/TEU低於100美元/TEU的航運公司有3家:馬士基(35美元/TEU)、赫伯羅特(53美元/TEU)和中遠(79美元/TEU), EBIT/TEU介於100-200美元/TEU之間的航運公司有2家:HMM(176美元/TEU)和ZIM(167美元/TEU)。
2025-第二季度的財務報告也顯示了跨太平洋和亞歐市場的分裂。亞歐貿易錄得強勁的運量增長,報告亞歐運量的6家航運公司中有3家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相反,跨太平洋貿易經歷了大範圍的運量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