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歸鄉只見「圍城」:誰在給加沙的飢餓上鎖?-快遞搜
進入八月的加沙,溫度逐漸升高。當地時間3日凌晨4點,來自巴勒斯坦的難民優素福,在槍聲的間隙中,拖著飢餓的身體,走向最近的援助物資分發點。 據法新社報導,目擊者和醫護人員表示,以軍當日在援助站附近向尋求食物的巴勒斯坦人群開火,造成數十人死亡。就在衝突發生的兩日前,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剛剛視察了這裡。 優素福介紹,這樣的救助站,由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GHF)運營,是少數還能領取麵粉和罐頭的地方。 眼下,在加沙,與地緣衝突同時發酵的,是持續惡化的糧食危機,約200萬巴勒斯坦人陷入普遍飢餓中,已逼近「最壞情境」的饑荒狀態。 加沙衛生部門的統計觸目驚心。自2025年3月以軍封鎖加薩走廊以來,截至8月2日: · 當地93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相關疾病 · 76名成人在過去五周內餓死 · 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數日沒有食物可吃 · 急性營養不良率超過16.5% · 超過32萬名嬰幼兒正面臨嚴重營養不良的威脅 · 90%的人口面臨「災難性飢餓」(聯合國定義) 經過近22個月的戰爭,加沙民眾目前主要依賴援助生存,飢餓問題卻還在加劇。 對此,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指出,多方較量下,「一場新的『飢餓戰』」,正在試圖瓦解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抵抗基礎,同時醞釀出更為錯綜複雜的道德與政治挑戰。 領糧路上的槍聲 「我們像沙丁魚一樣擠在一起前進時,突然槍聲就響了。」優素福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回憶起領糧路上的經歷。他說,像他這樣寧願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去領食物的難民不少,因為「實在餓得不行了」。 據加沙醫院方面2日消息,至少有53名巴勒斯坦人在試圖領取食品救濟時被以軍開槍打死。目擊者阿瓦德說,他們只是想要一袋麵粉,卻被當作威脅。 美國支持的當地援助站附近,衝突卻不斷。一段洩露的內部會議錄音顯示,加沙人道基金會(GHF)安全主管對員工說:「我們的首要任務不是當慈善家,而是保證物資不被哈馬斯接手。」 美聯社、路透社及法新社的調查顯示,這個5月成立的機構,本被宣傳為聯合國援助體系的「高效替代方案」,如今卻陷入三重爭議: 其一,該機構成立的初衷,本應是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但現實截然相反。據聯合國官方統計,截至目前,站點周邊約859人死亡。 其二,GHF武裝承包商有濫用武力之嫌。GHF方稱為驅散人群,使用催淚彈等維持秩序,但據加沙醫生展示的X光片,已出現多例實彈傷。 其三,GHF再現「美式沉默與共謀」。混亂結果下,白宮方面表態「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卻未削減對以軍援。 正在腐爛的食物 最近,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納賽爾醫院走廊,擠滿了瘦得皮包骨頭的兒童。藥架上,治療惡性營養不良的藥物,早已斷貨三個月。 隨著加薩走廊人道主義局勢的惡化,以及國際社會施壓,以色列宣布實施有限人道主義停火和空投行動已近一周,試圖為加沙200多萬人提供更多食物。 7月27日起,以色列在加沙部分地區每天暫停軍事行動10小時,並開闢新的援助通道;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法國等陸續向加沙運輸或空投援助物資。 然而,根據聯合國的最新聲明,真正進入加沙的有效援助遠遠不足。 在加沙外圍、埃及邊境,堆積如山的援助物資正在腐爛。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記錄顯示,平均每車貨物需要17天才能通過以方檢查。 聯合國報告顯示,以色列的曠日審查,導致6000車物資積壓在邊境,進入加沙的卡車數量,僅為需求量的20%。 根據美聯社記者的描述,就算通過審查,順利進入加沙的許多卡車,也在抵達分發倉庫前,被絕望的民眾,和犯罪團夥扒開車廂、搶走物資。甚至還有犯罪團夥用槍指著援助人員,要求「分成」。 「飢餓戰術」下的圍堵 「有些人被餓死,有些人則在餓死的路上被炸死。」一名巴勒斯坦記者說道,無論如何,加沙似乎陷入了一種飢餓困境。 國際輿論上,美聯社等外媒分析稱,其背後存在一種「飢餓戰術」,即通過控制當地的基本生存資源,來迫使巴勒斯坦人遷徙。 董漫遠認為,經過近兩年與哈馬斯的激烈對抗,以色列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放棄原先徹底消滅哈馬斯的目標,正轉向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的新戰略。 他解釋道,這一戰略的核心是,將加薩走廊200多萬巴勒斯坦民眾,集中控制在不超過加沙總面積10%的所謂「人道主義園區」內,通過控制基本生存物資的供給,迫使哈馬斯解除武裝或離開加沙,以實現其追求的「永久安全」。 董漫遠進一步指出,這一計劃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第三次訪美期間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共識,獲得了美國的支持。 專家介紹,根據該計劃,以色列將在加沙的馬瓦西、拉法和代爾拜拉赫等地區建立5至6個「人道主義園區」,總面積約三十多平方公裡。 這一方案,將使本就被稱為「露天監獄」的加薩走廊生存空間進一步萎縮。「這些園區的運作機制極具強制性:巴勒斯坦民眾只有在園區內才能獲得食物、飲用水等基本生存物資。」董漫遠說。 董漫遠表示,進入園區的民眾,還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不得攜帶武器或大量現金,這種設計實際上切斷了哈馬斯與民眾的聯繫,使其失去生存土壤。 更為嚴峻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申請離開加沙前往其他阿拉伯國家,或將成為當地民眾或者哈馬斯唯一的出路。董漫遠補充道,負責管理園區的GHF,則成為實施這一戰略的工具。 分析稱,在以方堅持推進「人道主義園區」計劃的情況下,加沙民眾面臨的生存危機可能進一步加劇,哈馬斯的抵抗能力也將受到嚴峻考驗。 歸鄉只見「圍城」 董漫遠指出,這一戰略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加薩走廊的人口結構和地緣政治格局,其長期影響或將遠超當前軍事衝突的範圍。 在加沙南部的馬瓦西「安全園區」,15萬流離失所者擠在不足3平方公裡的沙灘上。海水倒灌汙染了最後幾口淡水井,腹瀉和肝炎正在帳篷間蔓延。 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已然深化,一旦「飢餓被武器化」、「生存空間被軍事化」(即以色列的軍事化管理、哈馬斯喪失武裝鬥爭條件)逐漸成為事實,國際社會面臨的,不僅是緊急救援的挑戰,更是一場關於現代文明底線的嚴峻拷問。 返回加沙城的巴勒斯坦難民凱卡,站在社區倒塌的混凝土板間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到處都是廢墟,到處都是圍城,人們將在哪裡安身?」 而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一處公共廣場的噴泉池裡,漂浮著49個黑色氣球,每個氣球上寫著一名人質的名字。 「談判?他們連停火這個詞都不願提。」一名以色列籍人質家屬認為,以色列政府不會自願結束這場衝突。法新社報導稱,至今,在「被綁架的251名以色列人質」中,還有49人被扣留在加沙。 在特拉維夫持續高漲的抗議聲中,8月2日,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會見被扣以色列人質家屬,承諾將全力和川普促成剩餘人質獲釋。民調卻顯示,經歷多次「空頭承諾」後,民眾對以政府解救行動失去信心。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大規模衝突爆發以來,停火的聲音和炮火的聲音循環反覆。對於雙方的民眾而言,不管是加沙,還是以色列,「圍城」處處。 直到2025年8月初,加沙邊境附近上空,照明彈的冷光仍在閃爍。 夜幕下,廢墟中的巴勒斯坦兒童,借著煤油燈的微光,守著一鍋用野草和過期奶粉熬成的「生存粥」;數十公裡外,以色列南部邊境城鎮斯代羅特的居民,同樣在防空洞裡度過夜晚。 這場衝突的真正殘酷在於:多方博弈下,無論哪一方的平民,都在共同承受著戰爭帶來的漫漫長夜,為生存支付著遠超想像的代價。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