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加快打造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重慶航運邁入便捷高效「公交化時代」-快遞搜
位於兩江新區的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貨櫃貨車頻繁進出。(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啟航!」 7月25日上午,一聲嘹亮的指令劃破江面,江津珞璜港—萬州新田港、果園港—雲南水富港、涪陵白濤港—雲南水富港、開州港—萬州新田港四條試點航線同時鳴笛出發,「千裡輕舟」貨運班輪正式在重慶啟航。這標誌著重慶航運邁入便捷高效的「公交化時代」。 據了解,「千裡輕舟」貨運班輪可有效串聯我市次支河流航道和中小型港口碼頭,更好發揮航運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作用、優勢和潛力,讓經長江水上運輸的貨物「隨到隨走」,且單航次可降低運輸成本15%左右。 近年來,重慶憑藉豐富的岸線資源,不斷完善港口體系、提升港口效能,持續健全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長江黃金水道實現通江達海,內陸城市的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暢通航道提升能級 核心港口鐵路進港率達100% 爆破、清淤、運渣……7月28日下午4點,長江上遊涪陵至豐都段航道整治項目(以下簡稱涪豐段航道整治)施工現場,挖泥船、爆破船、運渣船等組成的施工編隊,在江上展開協同作業。 「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確保年底前完成48公裡航道整治。」項目經理李軍介紹,這裡水深每增加0.1米,3000噸級船舶就可增載130餘噸,5000噸級船舶能多裝200餘噸。 這條正在升級的航道,是連接長江上下遊及西南地區大宗貨物運輸的關鍵通道。航道全面整治完成後,5000噸級貨船可常年滿載從長江下遊抵達重慶中心城區,大大提高長江上遊通航環境和能力。 港口和航道是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市加快補齊多式聯運短板,暢通港口節點立體化集疏運網絡,完善長江幹支線航線體系,推進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在航道整治方面,長江朝天門至涪陵4.5米水深航道完成整治實現試運營;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主體工程完工,廣元至朝天門段16個梯級聯通,建成高等級航道680多公裡,建立重慶、四川聯合調度機制,實現「一次申報,全線通航」;渠江重慶段全線達到三級航道標準,為區域內貨物運輸提供了更優質的航道條件。 在港口建設方面,去年下半年以來,重慶物流集團旗下的黃磏港一期、重慶化工碼頭二期等四個港口(碼頭)投用,新增吞吐能力超2500萬噸;新田港二期預計今年底投用。 多式聯運加快發展。全市56個集疏運通道項目統籌推進,珞璜港、新田港等鐵路專用線相繼投用,目前全市已有7座港口具備鐵水聯運功能,核心港口鐵路進港率達到100%。 市交通運輸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重慶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的高等級航道裡程達1140公裡;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3億噸、363萬標箱。 持續加密延伸航線網絡 物流成本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航道通則水運達,水運達則百業興。 重慶段黃金水道的深度暢通、港口鐵路專用線的投運,催生出更密集的航線網絡與更高效的多式聯運。 依託果園港等鐵水聯運港口,構建起輻射川、黔、滇、陝等西部地區的鐵水聯運網絡,港口貨物吞吐量在周邊地區佔比達到50%以上,鐵水聯運年貨運量突破2200萬噸。 在長江幹線,「滬渝直達」快線保持穩定運行態勢,重慶至寧波舟山江海直達航線、「渝車出海·江海聯運」商品車滾裝全程監管班輪開通。 內河支線上,嘉陵江流域成功開通至四川廣元、南充、廣安的直達航線,烏江流域順暢打通貴州餘慶、開陽、遵義至果園港、涪陵港的貨運通道。 對外開放通道持續暢通。果園港、新田港等多式聯運港口構建起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一帶一路」聯動發展的對外開放格局。依託珞璜港—小南埡站,經川黔鐵路穩定開行中歐、中老泰馬等班列,不斷加密東南亞物流網絡,成功首發重慶至馬來西亞雪蘭莪、印尼雅加達、緬甸曼德勒等西部陸海新通道線路;依託果園港—團結村站,通過蘭渝鐵路高效開行中歐班列(成渝),順利首發至西班牙巴塞隆納、荷蘭蒂爾堡、阿富汗海拉頓的中歐(亞)班列,貫通至土耳其及歐洲的跨兩海中間走廊。 持續延伸的航線,推動了多式聯運發展,讓更多貨物在重慶集散。重慶物流集團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市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超兩成,其中貨櫃鐵水聯運量同比激增五成多。 如今,全市65%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集中在沿江地區,汽車、冶金、化工、糧油等臨港產業規模在中西部省市領先,博賽、重鋼、海螺、玖龍、理文、川維、建峰等大型工礦企業均臨港布局,全市92%的鐵礦石、鋁礬土、糧食、貨櫃等外貿物資通過水運完成。由此,推動了我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降至13.6%,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為西部地區最低。 貨物隨到隨走 重慶迎來「水上公交」和萬噸海輪 近年來,重慶物流運輸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長江航道仍存在堵點卡點,比如貨等船等困境,影響了貨物運輸的效率和成本。 為了讓長江水上運輸的貨物「隨到隨走」,實現規律性、常態化、高頻次運營,「千裡輕舟」貨運班輪應運而生。 該貨運班輪按「定港口、定航線、定班期、定時刻、定船舶」班輪模式運行,以四大鐵公水多式聯運樞紐為節點,有效串聯支小河流和中小型港口碼頭,擴大延伸水運腹地範圍和服務縱深,強化與川滇黔等周邊省份協同。與以往的公路運輸相比,「千裡輕舟」運輸模式由之前的「貨等船」變為「船等貨」,實現貨物「隨到隨走」。 「幹支航道無縫銜接可讓原材料直抵廠區,產品快速輻射中西部市場,規模化班輪還能提供穩定物流保障,『千裡輕舟』貨運班輪帶來實實在在紅利。」重慶三峽電纜集團負責人稱。 若說「千裡輕舟」貨運班輪是解決貨物始發難問題,重慶創新江海直達運輸模式,則破解了內河運輸貨物多次中轉的問題。 去年5月,「創新5」萬噸級江海直達貨輪穿越三峽大壩靠泊珞璜港,成為首艘通過三峽大壩的萬噸級貨輪,重慶由此邁入「海輪時代」。 重慶物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海直達貨輪已經實現常態化運營,較傳統運輸需經長江中下遊港口中轉換裝不同,該模式實現了重慶港至舟山港全程直達,物流成本節約一成。今年,重慶還成功實踐了「上遊發航、中遊加載、直達舟山」模式,為長江經濟帶打通了一條貫通東西、連接全球的物流新動脈。 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圍繞服務構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強化進港進園集疏運通道建設,加快構建以港口為樞紐節點的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積極推進中心城區洛磧港、黃磏港、合川渭沱港等進港鐵路,開工都市圈環線鐵路。到2030年,我市將力爭30個150萬噸貨運量工業園實現鐵路或非收費物流通道直連港口,港口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鐵水聯運比例提高至15%以上。(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