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消息,由於歐盟對印度煉油商Nayara Energy實施新制裁,三艘滿載該公司石油產品的船隻目前仍滯留在多個港口外海,遲遲無法完成卸貨。Nayara Energy運營著印度第三大煉油廠,其多數股權由俄羅斯實體持有,其中包括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ROSN)。7月18日,歐盟針對俄羅斯能源貿易的第14輪制裁正式生效,Nayara Energy被列入相關黑名單,成為歐洲企業迴避交易的對象。據Kpler和LSEG航運數據顯示,由 Nayara Energy 租用的巴拿馬型油輪「Alora」號油輪於6月初自印度裝載約6萬噸航空煤油,7月18日抵達葡萄牙錫尼什港後至今仍錨泊在港外海域,未能完成卸貨。▲「Alora」號自7月18日以來的軌跡,圖源:船視寶一位消息人士表示,儘管貨物已完成付款程序,但由於貨源與受制裁企業有關,部分歐盟油品驗收機構及服務公司拒絕介入相關操作,導致交付受阻。同樣陷入困境的還有「Em Zenith」號油輪,該船原計劃於本周四抵達馬來西亞丹戎帕拉帕斯港,但本周二突然掉頭,目前停泊於馬六甲海峽。▲「Em Zenith」號自7月18日以來的軌跡,圖源:船視寶該船懸掛新加坡船旗,7月中旬在Nayara Energy旗下Vadinar港裝載約4萬噸柴油。多位業內消息人士稱,這批貨物很可能用於船用燃料混合。該船由新加坡知名船供企業Equatorial Marine所有,目前尚未回應相關置評請求。第三艘涉事油輪為「Pacific Martina」號,由國際能源巨頭殼牌SHEL租用。該船於7月18日在Vadinar裝載6萬噸航空煤油,近期一直在阿曼灣附近海域漂泊,貨物至今未找到買家。殼牌方面亦未就此發表評論。▲「Pacific Martina」號自7月18日以來的軌跡,圖源:船視寶消息人士透露,Nayara Energy部分煉油裝置因成品油庫存積壓已被迫降負荷運行,個別船東甚至提出中止合作。此外,上周還有一艘原油輪取消靠泊Vadinar港的計劃,兩艘成品油輪也臨時終止柴油裝船操作,反映市場對與該煉廠有關交易的規避情緒加劇。分析人士指出,本輪制裁的溢出效應衝擊了相關能源貿易流向,隨著全球能源物流鏈持續受擾,航運公司和貿易商正面臨更高合規風險與運營不確定性。資料來源:海運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