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跨境電商平臺Temu、Shein戰略轉向(美國關稅壓力下,澳洲市場成新戰場)-快遞搜
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加徵的關稅從 2025 年的 10% 逐步攀升至 34%,並取消 800 美元以下小額包裹的關稅豁免政策,這直接衝擊了 Temu 和 Shein 依賴的 「中國供應鏈 + 跨境直郵」 商業模式。以 Shein 為例,其美國市場貢獻約 50% 營收,而中國供應鏈佔比超 80%,關稅成本疊加空運費用,導致其 3 美元的運動鞋成本激增至 6.5 美元。在此壓力下,兩家平臺加速戰略調整,將澳洲市場作為突圍重點,形成 「關稅避險 + 本土化運營」 的雙重策略。 一、澳洲市場的戰略價值重構 政策紅利與市場潛力 澳大利亞電商市場正處於爆發期,2025 年規模預計達 436.1 億美元,年增長率 21.87%,其中時尚品類佔比 22%,成為最大消費領域。更關鍵的是,中澳自貿協定使 98.5% 商品享受零關稅準入,且澳洲對進口商品徵收的 GST(商品服務稅)可通過本地服務商代繳,合規成本降低 47%。這一政策優勢使 Temu 和 Shein 能維持 「中國供應鏈 + 澳洲倉」 模式,規避美國關稅壓力。 消費行為的結構性變化 澳洲消費者對跨境商品需求旺盛,93% 的消費者有跨境網購經歷,Z 世代和千禧一代佔比超 60%。他們對價格敏感度高,且偏好 「先買後付」(BNPL)等靈活支付方式,Temu 支持 Afterpay 後支付成功率提升 20%,Shein 則通過 TikTok 挑戰賽等社交裂變吸引年輕用戶,其澳洲站獨立訪問量 2024 年增長 72%。 競爭格局的錯位機遇 儘管亞馬遜佔據 35% 市場份額,但其以 3C 和家居為主,時尚品類缺乏競爭力。Temu 和 Shein 憑藉 「極致低價 + 超快上新」 快速切入市場,2025 年合計佔據近 20% 份額。例如,Temu 通過 「本地賣家計劃」 引入澳洲本土品牌,結合雪梨倉的 「前置備貨」 模式,實現東海岸城市 2-3 日達,直接對標亞馬遜 Prime 服務。 二、戰略落地的三大核心舉措 供應鏈的區域化重構 中澳聯動模式:Temu 將 30% 的高周轉商品(如 T 恤、手機殼)保留在中國生產,通過海運提前備貨至雪梨倉,關稅成本通過 「動態定價算法」 分攤至爆款;Shein 則將 40% 的基礎款轉移至越南生產,但 70% 面料仍需從中國進口,導致綜合成本較中國高 15%。 本土化生產試探:Temu 在澳洲測試 「本地製造專區」,為符合澳洲製造標準的商品提供流量傾斜;Shein 則在越南投資 15 公頃工業用地建倉,計劃將 30%-40% 訂單轉移至此,但越南供應鏈響應速度僅為中國的 70%。 運營策略的深度本土化 價格體系調整:Temu 通過 「半託管」 模式將關稅成本轉嫁給賣家,平臺僅抽取佣金,毛利率維持 70% 以上;Shein 則將部分商品價格從 10 美元提至 15 美元,但仍比亞馬遜同類產品低 60%。 支付與物流優化:Temu 集成 ShipStation 配送服務,結合 DHL 的清關能力,物流成本降低 20%;Shein 引入 「0 關稅專線」,通過大宗運輸降低單件物流成本。 流量獲取的社交化創新 內容營銷矩陣:Temu 在 TikTok 發起 「#TemuHaul」 挑戰,邀請澳洲網紅展示開箱體驗,單條視頻播放量超 500 萬次;Shein 則與本地 KOL 合作,在 Instagram 推出 「每日穿搭」 話題,轉化率提升 35%。 用戶裂變機制:Temu 的 「拼團返現」 策略使新用戶獲取成本降至 2 美元,復購率達 80%;Shein 通過 「老帶新」 獎勵,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提升至 180 美元。 三、市場爭奪的關鍵博弈點 與亞馬遜的正面競爭 亞馬遜通過 Prime 會員體系(790 萬用戶)構建護城河,但 Temu 和 Shein 以 「低價 + 社交裂變」 破局。例如,Temu 的 「超級碗」 廣告投放使澳洲站下載量躍居榜首,其月活躍用戶達 166 萬,超過 Shein 的 111 萬。兩家平臺還通過 「非對稱競爭」 切入亞馬遜薄弱環節:Temu 主攻家居和電子產品,價格僅為亞馬遜的 1/3;Shein 則以每周 5000 款新品的速度,擠壓 Zara 等快時尚品牌的市場空間。 對本地零售業的衝擊 澳洲本土零售商如 Myer 和 Catch 遭遇重創。Myer 上一財年營收 32.6 億美元,但 Temu 和 Shein 的崛起促使其尋求與 Premier Investments 合併;Catch 因無法競爭於 2025 年關閉,母公司 Wesfarmers 承認 「難以抗衡海外平臺的價格優勢」。這種衝擊倒逼本地企業轉型,如 Lovisa 等品牌開始入駐 Temu 平臺,藉助其流量反哺線下門店。 供應鏈轉移的成本悖論 儘管越南人力成本比中國低 15%-20%,但電力短缺、罷工頻發導致生產效率僅為中國的 70%-80%,且 70% 面料依賴中國進口。例如,Shein 在越南生產的服裝,原材料成本增加 12.5%,關稅成本增加 5%,綜合成本反而高於中國。因此,兩家平臺採取 「風險對衝」 策略:中國保留核心設計和爆款生產,越南承接標準化基礎款,形成 「雙軌制」 供應鏈。 四、未來挑戰與戰略演進 合規風險的持續升級 歐盟已對 Shein 啟動《數字服務法案》調查,而澳洲緊隨其後加強數據隱私監管,要求平臺明確用戶數據使用權限,違規罰款可達年營業額的 4%。此外,澳洲政府計劃 2026 年對跨境小包徵收固定手續費,可能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供應鏈的地緣政治風險 美國若對華加徵 60% 關稅,Shein 需在 6 個月內將 40% 產能轉移至東南亞,但越南政府嚴查轉口貿易,要求原產地證明和運輸文件,違規者面臨重罰。這種 「不可能三角」(成本、速度、安全)迫使平臺探索土耳其、墨西哥等新節點,構建 「多中心供應網絡」。 消費者認知的動態平衡 儘管 Temu 和 Shein 的復購率分別達 80% 和 76%,但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已引發部分消費者不滿。Shein 通過 「可持續時尚」 標籤(如使用再生材料)提升品牌溢價,其澳洲市場利潤從 2023 年的 450 萬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1520 萬美元;Temu 則推出 「本地製造專區」,試圖扭轉 「廉價低質」 的刻板印象。 在這場跨境電商的地緣戰略博弈中,Temu 和 Shein 通過 「關稅避險 + 本土化運營」 的組合策略,在澳洲市場初步建立競爭優勢。然而,如何平衡供應鏈效率與合規成本、提升品牌溢價與維持價格優勢,將是其長期制勝的關鍵。隨著歐盟和美國監管趨嚴,澳洲可能成為全球電商規則重構的試驗場,而中國平臺的應對策略或將重塑行業競爭範式。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的服務需求,建議您先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獲取定製方案。快遞搜提供了免費的智能實時比價服務,助您節省更多的物流成本。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