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航線上的海運貨櫃運價正隨著潮流而波動,因為託運人和承運人都在擔心混亂的貿易談判,以及即將到來的關稅截止日期,這可能再次改變供應鏈的計算。
航運分析人士Freightos指出,在過去的一個星期裡,美國和幾個主要貿易夥伴,特別是歐盟和日本,達成了一系列協議。這些協議設定了一個新的標準,即美國對大多數歐盟和日本出口產品徵收15%的基準關稅。美國-歐盟協議維持了對汽車出口的關稅,自今年早些時候以來,汽車出口一直徵收25%的關稅。然而,雙方達成的協議提供了一些喘息的機會,降低了此前威脅要提高的關稅。
從貨運的角度來看,這些變化的動態已經產生了顯著的影響。截至4月份,跨大西洋貨運量穩定在2024年的水平,但隨後實施的汽車關稅導致月度貨運量同比下降7%。自5月份以來,跨大西洋貨櫃運價一直維持在每40英尺當量(FEU) 1900美元左右。
5月中旬,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大幅下調至30%,推動了早前的旺季激增。到6月中旬,西海岸的運費飆升至每FEU 6000美元。這種飆升是短暫的,到7月中旬,運價回落至上漲前的水平,每FEU約2300美元,此後隨著運營商調整運力以應對需求下降,運價企穩。
Freightos還提到,美國正在與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等其他主要貿易國家談判其他協議。這些初步協議涉及19%至20%的關稅,反映了川普政府將關稅固定在15%至20%範圍內的更廣泛戰略。隨著託運人調整策略以利用關稅波動,這些舉措可能既穩定又模糊傳統的貨運需求周期。
中國報復性關稅的延長暫停是旺季需求可能持續的預兆。Freightos表示,在旺季結束前將30%的基準關稅再延長90天,可能會鼓勵某些進口商恢復預訂,儘管總體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數量預測。
亞洲-北歐航線的價格明顯企穩,儘管有報導稱價格下跌與旺季需求動態和歐洲主要港口持續擁堵有關。目前的運價穩定在每FEU 3419美元左右,反映了需求飆升和隨後的船舶產能過剩的累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