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渝滬聯動實現汽車滾裝船江海聯運中轉-快遞搜
「這意味著以滾裝船出口汽車的江海聯運中轉,首次拓展到了長江上遊港口。」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重慶通過滾裝船出口汽車存在「中間成本」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重慶作為我國汽車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正在加速推動「渝車出海」計劃,讓更多「重慶造」汽車駛向世界。 然而,汽車出口的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貨櫃,即把汽車裝入貨櫃後再出口。該模式陸運、海運都能適用,缺點是有裝箱、掏箱等成本,且單個貨櫃容量有限,整體運量受限。 第二種則是滾裝船。滾裝船是專門用來運輸汽車的船舶,其優點是單船載車量大、運費低,缺點是水運時效慢。相比電子產品來說,汽車特別是一些商用汽車,對運輸時間要求並不高,很多車企願意用滾裝船來出口汽車。 但重慶車企想選擇滾裝船出口,存在一定的「中間成本」。 重慶位於長江上遊,如果想要滾裝船出口,必須通過長江把車運至海通這樣的沿海碼頭,才能出境。這就意味著,重慶的汽車必須在異地通關,才能順利出口。 然而,異地通關存在風險。因為重慶車企或代理公司不熟悉口岸作業流程,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可能會耽誤一些時間。而海運滾裝船的發運時間是固定的,耽誤了提前預定的滾裝船,便只能等下一班,相關的運輸損失和滯留成本也得企業自己買單。 「以前,我們通過上海海通碼頭運輸汽車出口,要提前幾天就把車運過去,給報關查驗和車輛上船留出充足的時間。」長安民生物流國際經理王星煒說,遇到特殊情況,可能他們和汽車廠商的代表還得去上海進行處理。公司為了預留時間,每年給碼頭繳納的堆存費用高達百萬元,多出的時間成本則無法計算。 如何破解這個問題?重慶方面想到的是「轉關」,即車企在重慶本地辦理所有通關手續,通關查驗等也「前置」到重慶本地,減少汽車在海港碼頭的堆存時間,為企業節省成本。 2024年12月,重慶正式印發《服務「渝車出海」保運保暢若干措施》,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出口渝車滾裝轉關模式常態化,標誌著相關事宜被提上日程。 自研服務平臺破解行業監管問題 有了目標後,重慶方面找到上海,希望能夠共同推進此事。 重慶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程波介紹,之所以選擇上海,一方面是因為上海海通碼頭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汽車滾裝船碼頭,近年來已成為長江沿線地區車企出口的首選;二則是因為渝滬兩地在海關層面合作一直很多,基礎較好。 然而在具體推動的過程中,雙方發現這種汽車出口的「江海聯運中轉」方式,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江運過程無法監管。 比如「夾帶」問題。與貨櫃模式不一樣,走滾裝船模式的汽車都是直接放置在甲板上。查驗工作於重慶完成後,若有人偷偷將違規產品放入車內,按以往的方式,海關很難發現「夾帶」的問題,自然也就存在監管風險。 再如「貨不對板」。從重慶水運到上海,沿途要停靠多個港口,很多貨物上上下下。如果有人將原本要出口的車輛進行「替換」,也很難發現。因此,只有解決了江運段的全程監管問題,滾裝船「江海聯運中轉」才能真正實現。 為此,重慶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重慶海關聯合上海海關一起開展專題研究,提出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在途監管問題。 「經過研究,我們認為可以用現代可視技術、算法技術,來滿足海關和政府提出的在途監管要求。」重慶物流集團國際物流事業部、港航物流事業部總經理王藝樺說,他們建議推出一個「渝車出海滾裝班輪公共服務平臺」,把在途監管的功能集成在這個平臺上,並探索「全程智慧監管模式」。 這個方案得到重慶海關、上海海關以及海通碼頭的認可與支持。隨後,重慶物流集團就新模式組織船公司、主機廠、貨代公司進行了數十輪溝通,並就船舶改造、外貿貨源組織進行了可落地方案完善。取得各方的初步認可後,重慶物流集團集中資源,開始研發「渝車出海滾裝班輪公共服務平臺」。 「技術層面不是問題,主要是如何平衡經濟性和監管到位的問題。」王藝樺回憶說,最初的方案是在全船部署機器人哨兵。但是此方案因船體改造成本高昂,給船公司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最終放棄。 最後,經過不斷論證,重慶選擇了AI視覺識別與電子圍網的技術路徑,綜合成本僅為之前方案的1/10,不僅有效解決了內外貿同船的監管問題,也極大降低了相關參與方的建設改造成本。 該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在船上設立一個電子圍網區,所有要出口的汽車均放置在這個區域中。如果有人進入該區域,或者汽車離開這個區域就會觸發警報。重慶海關和上海海關均可通過攝像頭直接獲悉相關情況。 2025年6月,渝車出海滾裝班輪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至此,重慶與上海實現滾裝船出口「江海聯運中轉」最大的問題成功解決。 「公共班輪」正在謀劃中 「全程智慧監管模式」到底有多方便?重慶物流集團根據首航測試的效果,算了一筆帳。 在時效性上,藉助於信息化系統實現數據同步、信息共享,裝船時間比傳統時間縮短4個小時左右,全程運輸時間也縮短10天左右。 而在物流成本方面,相比較傳統模式,重慶商品車可根據海船船期合理安排物流,抵達上海港後,無需等待報關,每臺車平均可節約堆存費、人工操作費等約15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汽車是從重慶港報關出發,也可以享受「啟運港退稅」這一政策,即這些汽車完成報關,並離開港口後,就可以進入退稅流程,從而降低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 「這一模式還有可以優化的空間。」王藝樺說,未來,重慶物流集團計劃通過5G+物聯網進一步加強「渝車出海滾裝班輪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銜接、匹配能力,進一步縮短商品車在出發港口集並等待時間、三峽過閘時間、海港靠泊等待時間,進一步壓縮物流成本,提升運輸時效性。 「這個模式受益的不只是重慶企業。」市政府口岸物流辦水運物流處處長桂明華表示,「全程智慧監管模式」的成功,不僅可以提升重慶的對外開放水平,推動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還能增加重慶的「吸引力」。 比如,藉助這一模式,重慶可以成為一個內河航運與國際航運高效協同、無縫銜接的「樞紐點」,從而增加對周邊汽車產業的服務能力,吸引西部地區的汽車主機廠來渝集結中轉。 因此,重慶正在謀劃「全程智慧監管模式」的「公共班輪」,並深化重慶與長江沿線商滾運輸企業、港口碼頭等各方的戰略協同與運營聯動,穩步加密班輪航線班次,積極拓展服務網絡,以豐富重慶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助力重慶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集群。以更大的視角看,這一模式也為長江沿線其他城市提供了「樣板」,可以為更多內河城市汽車出口提供解決方案,提升我國汽車物流整體效率。 重慶海關表示,後續,海關層面將持續深化「全程智慧監管模式」的測試應用,強化「關、企、地」協同配合,不斷優化海關通關作業流程,激發「長江黃金水道」潛力。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