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鋼鐵巨臂」架右江百色升船機破西南「通江達海」難題-快遞搜
作者 滕建碧 毛有亮 在廣西百色右江河畔的峽谷間,一座鋼鐵架構的巨型工程正逐步成型。由中國能建葛洲壩機電公司所屬機船公司承建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升船機,是世界最大全平衡鋼絲繩卷揚式升船機,此關鍵工程將助力破解西南地區「通江達海」的航運瓶頸。 打通西南航運「任督二脈」 廣西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坐落於右江中遊,地處滇、黔、桂三省交界處,線路全長約4公裡,採用「省水船閘+升船機+輔助船閘」的組合方案。工程上遊接百色水庫,下遊接入右江,距百色市區約12公裡。上遊最高通航水位228米,下遊最低通航水位114.4米,最大通航水頭113.6米,最大提升高度88.8米。這裡是雲南地區物資運輸的「腸梗阻」,右江雖為西江航運幹線的重要支流,卻因百色水庫的修建已斷航20年,而百色升船機的建設,將徹底改寫這一局面。 作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工程,該項目總投資約50.17億元,由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及滇桂兩省區共同推動建設。據承建方介紹,工程建成後將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首個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機,右江航道通航能力將從300噸級躍升至1000噸級,徹底結束右江因百色水庫修建而導致的20年斷航歷史。 「這相當於打通了西南航運的『任督二脈』。」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將串聯西江黃金水道與西南內陸,形成「幹支聯動」航運網絡,推動西南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物資流通,為西南腹地「連結東協」提供了水上新通道。 圖為俯瞰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資料圖)中國能建葛洲壩機電公司供圖 激活老區經濟 兼顧生態效益 百色作為右江流域的革命老區,鋁土礦、芒果、甘蔗等物產豐富,但右江航道的阻隔長期制約區域發展。升船機建成後,每噸貨物運輸成本將降低30%以上,運輸時間縮短50%;雲南礦產、貴州煤炭等資源也可經此南下,形成「西南資源—粵港澳加工」協作鏈條,預計帶動沿線超500家企業升級。 此外,該工程還將催生「工業+生態」旅遊新場景。升船機的垂直提升景觀與靖西通靈大峽谷、樂業天坑等景點串聯後,形成「工業奇觀+生態觀光」的旅遊環線吸引遊客,促進當地消費。 在綠色發展方面,水運相較公路、鐵路運輸單位貨物能耗降低超60%。該項目推動的「以水代陸」模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攻克世界級難題 彰顯「中國製造」實力 在喀斯特地貌的右江峽谷建設升船機,猶如「在豆腐上建高樓」。這一奇特地貌下,溶洞與斷層密布,需讓重達1.07萬噸的承船廂實現平穩升降。中國能建葛洲壩機電公司工程師團隊介紹,百色升船機船廂有效水域長130米、寬12米、深3.9米,能同時通過兩艘500噸級船舶,兼顧一艘1000噸級船舶。 該項目實現了多項世界級技術突破:其主提升系統的提升捲筒和平衡捲筒直徑均為4.6米,單件重量分別達160噸和280噸,製造精度攻克行業難題;首創的重力平衡捲筒打破國外技術壁壘,使設備在提升精度、安全性能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兩大捲筒已製造完畢,主提升系統進入聯調試驗階段。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成為工程亮點:智能監控系統通過圖像識別24小時巡查,今年上半年已整改44項施工隱患;「雲採雲倉」平臺實現關鍵零部件100%可追溯;環境監測系統實時採集8項參數,為綠色施工提供數據支撐。 如今,右江岸邊的升船機鋼結構骨架已在山間延展,施工車輛往來穿梭。這座即將落成的「水上動脈」,正以「中國製造」的創新實踐,書寫西南地區「通江達海」的新答案。(完)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