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福建省港口首次實現VLCC超大型原油輪「一潮兩靠」-快遞搜
7月22日,在引航員引領和拖輪協助下,兩艘30萬噸超大型原油輪「凱恆」輪與「凱豪」輪接續駛入湄洲灣,先後靠泊湄洲灣港鬥尾港區聯合石化青蘭山原油碼頭和中化黃幹島30萬噸碼頭,標誌著VLCC超大型油輪「一潮兩靠」作業模式在福建省港口成功落地。
作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大的原油接卸地,鬥尾港區擁有2個30萬噸級原油泊位,原油進口量約佔全國5%,平均每年約有100艘次VLCC船舶進港作業,均需通過青蘭山30萬噸級原油碼頭進港航道進出。
「一潮兩靠」引航作業模式,即同一潮汐周期內先後引導兩艘30萬噸級VLCC分別靠泊不同碼頭。受到湄洲灣航道水深的限制,VLCC必須在高潮時段完成進港靠泊,且每天最多僅有一個高潮時段可供靠泊。根據湄洲灣潮汐情況,每月有4天早晚潮(高潮時間為無法靠泊的夜航時段),全年共計48天早晚潮,VLCC無法靠泊作業。疊加湄洲灣春季大霧、夏季颱風以及冬季風影響,全年實際可靠離泊作業天數低於75%。因此,湄洲灣內經常發生VLCC排隊候潮進港的現象,延長了船舶在港時間、增加了物流成本,更在惡劣天氣出現時,大大增加了煉化企業的原油斷供風險。
為更好服務和支持企業發展,福建省湄洲灣港中心會同泉州海事局、以及負責該區域船舶引航的泉州港引航站、拖輪公司、碼頭企業等相關單位和部門走訪調研,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最終提出「一潮兩靠」創新作業模式,並就湄洲灣同一潮汐進港兩艘VLCC船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編制完成《湄洲灣鬥尾作業區同一潮汐進港兩艘VLCC通航安全專題研究報告》,並成功通過專家組評審。為「一潮兩靠」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為保障VLCC船舶「一潮兩靠」首靠安全,港口、海事、引航、拖輪等多部門周密部署,通力協作,制定詳細引航方案和應急預案,優化航道交通組織,提高危貨作業審批效率,統籌調度港作拖輪,指導和督促兩家碼頭企業落實現場安全保障各項措施,有力保障「一潮兩靠」首靠順利完成。
VLCC「一潮兩靠」成功實施,將有效破解惡劣天氣船舶靠泊窗口期短導致的VLCC船舶滯留和煉油供應緊張等難題,進一步提升湄洲灣港能源運輸保障能力。據測算,該模式成功落地,不僅有力保障企業原料運輸需求,每年還可為上述兩家石化企業同期到港原油輪節約滯期費近百萬美元,大幅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助力臨港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媒記者 王有哲 通訊員 魏芸 陳娜妍 張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