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00,淘寶:雙線作戰,發起衝鋒
7月5日,一個普普通通的盛夏周六,對肖雨卻不普通。
作為重慶渝中區的餓了麼外賣員,她兩三天前就收到了「打仗」信號:所有早班人員比平日提前一小時到崗,因為「近幾天的單量會非常多」。
當天早上9點,肖雨被拉進一場釘釘會議,跟同事同步注意事項後,立即給自己的隊員們打電話,「趕緊出來掙錢,單子多得不得了。」
同一時刻,位於杭州西溪園區的淘寶閃購「作戰室」內已經坐滿了各業務線的人員,看數據、看走勢、與商家溝通、按節奏撒補貼、錨著目標前進。
這是一場精心籌划過的戰役——7月5日,進入外賣旺季後的第一個周六,淘寶閃購決定在這一天對外賣老大美團發起衝鋒。
關於衝鋒單量的猜測一早就在行業裡流傳。據36氪了解,阿里內部預估這天單量能達到7000萬單。而美團外賣平時的日訂單量在9000萬左右。
餓了麼頭部商家至少在一周前收到通知:籌備足夠的貨和人。美團一些員工也得到情報,有人「呵呵一笑」,認為淘寶的運力不足以支撐這個訂單量;有人開始緊張,當天一早便緊盯雙方數據,試圖探出對手的虛實。
更早之前的6月23日,淘寶閃購日單量已經超過6000萬。也正是這張不錯的成績單,讓淘寶閃購得到了高層大手筆加碼的500億資金,讓它有底氣向行業老大美團發起衝鋒。
而淘寶閃購此役的野心在於:在餐飲訂單之外,把零售部分單量拉高到新的臺階。
這也是電商公司做外賣的更大藍圖——用近場電商反哺遠場電商。
蔣凡曾在阿里財報會上說:「閃購對於淘寶來說是一個高頻次的場景,用戶的活躍度和規模都會有更好的體現,淘寶和近場電商會有更多融合的可能性。」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在近期一次交流中稱,「我們做外賣虧的錢,相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的錢還是要划算的。」
「500億的投入,公司當然希望不止是餐飲訂單在漲,零售訂單也需要快速拉動。」一位淘寶員工告訴36氪。
緊張和期待的情緒在員工身上交織。7月4日晚,淘寶閃購零售條線的不少人凌晨才入睡,第二天早上7點便匆匆起床看盤。一位參與作戰的員工告訴36氪,「對手的很多業務人員提前一天抵達頭部商家所在城市,並在當天入駐了商家辦公室,試圖幹擾此次衝鋒。」
第一波「壓力情報」在9點傳回。部分零售的頭部商家稱,自己被要求提升在淘寶平臺的「起送價」——補貼直接影響用戶下單,但「起送價」也至關重要,零售訂單不似餐飲那麼「剛需」,起送價過高,用戶便不會下單,起送價過低,對平臺就是低價低質的「毛單」。
餓了麼小二10點左右趕到重點商家辦公室。不少商家處,兩邊的業務員現場對峙,儘管有著「不發生肢體衝突」的共識,一輪又一輪的雙邊壓力下,「商家那天還是非常尷尬。」
時間往回拉遠,7月5日這天「風平浪靜」的京東,才是這場外賣激戰最初的導火線。
外賣江湖上,美團和餓了麼已經相安無事多年。今年以前,也沒人能預料到,京東會是新一輪外賣大戰的攪局者。
京東的出招可謂快準狠:給商家免傭、給騎手繳五險一金、創始人劉強東親自上陣送餐、錢補貼消費者……訂單量隨之節節攀升——4月15日、4月22日、5月14日、6月1日,京東高調宣布外賣單量突破500萬單、1000萬單、2000萬單、2500萬單。
京東扛起「電商外賣」的大旗,客觀上也給阿里製造了有利地形。「我們也在賭,跟京東一起教育市場,建立讓消費者用電商App點外賣的心智,以後不用裝外賣App了。」一位淘寶員工對36氪稱。
換個角度看,阿里也不可能坐視京東以如此快的速度成為外賣第二名。
比起平地起高樓的京東,阿里手中的牌已經算多。 餓了麼、盒馬等阿里的老業務,都是即時零售領域前赴後繼的布局。2024年2月的財報會上,阿里CEO吳泳銘再次強調了近場電商的戰略價值。
同年,淘寶上線「淘寶小時達」,接入餓了麼的蜂鳥配送,開始在淘寶內30分鐘送達數碼3C、服飾、商超等商品——這是淘寶正式下場做外賣的重要「前情」和準備。
而來勢洶洶的京東,加速了「淘寶閃購」的面世。
「淘寶閃購」是「淘寶小時達」的升級版本,核心變化是引入餓了麼的外賣供給,以及,佔據淘寶App首頁最大的一級流量入口。
「閃購」的名字也頗有深意,它跟美團的非餐業務同名。而之所以用「閃購」而不直接用「外賣」,「是因為外賣的心智美團已經很強了,但『閃購』的心智大家還在搶,誰搶到算誰的。」一位外賣行業資深人士告訴36氪。
據36氪了解, 這個產品從原計劃的618上線,直接提前了近兩個月——在4月30日當天就上線了50個城市。「淘寶和餓了麼產品才剛完成對接,還沒來得及做優化,淘寶頁面裡一度無法直接看到外賣的購物車。」一位接近該項目的淘寶員工告訴36氪。
針對消費者的補貼,也在淘天4月最後一周的的淘寶高層會議上臨時敲定:數額從原本的幾十億,提高至100多億。
五一期間外出遊玩的人多,點外賣的人少,但首戰成績卻出人預料。據36氪了解,淘寶曾內部判斷,淘寶閃購訂單量突破1000萬需要十幾天,但實際只花了6天。
以4月30號為開端,淘天和餓了麼的團隊正式進入戰時狀態。
阿里的決心不止體現在單量上。36氪了解到,5月下旬,阿里內部開始探討淘天和餓了麼業務整合的可能性。618結束後的第3天,阿里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第宣布餓了麼、飛豬併入改組後的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向淘天 CEO 蔣凡匯報。
「餓了麼與飛豬將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吳泳銘說。他還特別提到,這是一次「從電商平臺邁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離1000萬單不過21天,淘寶閃購就在5月26號就突破了4000萬單。據36氪了解,由於3000萬單-4000萬單的時間非常短,間隔只有幾天,淘寶閃購甚至沒來得及做3000萬單的宣傳海報。
「跳過2000萬、3000萬,而直接公布4000萬單(淘寶端和餓了麼端各2000萬)還有一重意義,那就是淘寶只花了20幾天就做到了京東2個多月的成果。」一位淘寶員工對36氪表示。
更早前,美團還在緊密盯防增速極快的京東。一個例子是,京東希望在劉強東老家宿遷做出「後發逐浪」的標杆,通過集中的補貼、炸街實現「翻盤」,而美團也在宿遷成立了專門的補貼團隊,將份額咬死不放。
「客觀上美團還是挺感謝阿里的。」一位美團中高層人士告訴36氪,「一般而言,應該是老大出錢制衡住老三,沒想到老二很快出手了。」
但正是1000萬單、4000萬單這樣「原地起跳」的成績,讓美團的許多人第一次意識到,淘寶這次是要舉全力「開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才是那個更快近身的對手。
02
16:00,美團:對手兇猛,起身應戰
美團許多員工是在7月5日下午臨時回到公司的。
「要衝。」當天下午,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終於拍板。衝鋒戰由薛冰和肖昆坐鎮指揮,薛冰是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肖昆是美團閃購負責人,二人均向王莆中匯報。數十名業務骨幹被緊急召回到美團位於融新F座的總部園區,一間大型會議室旋即成為作戰中心。
美團內部發現,淘寶的補貼越打越重,且頗有策略——上午先大力補貼非餐,直接無起送門檻,免配送費疊加現金券衝量,到用餐高峰期又將大額補貼轉向餐飲。到中午「飯點」時,訂單漲得極快。
「不僅補得特別兇,搶單大廳裡需要等候一小時才能送的單,他們都還是往出派,說明決心很大,可能真的要衝到8000萬。」一位參與當天作戰的美團員工告訴36氪。
一旦淘寶閃購實現8000萬單,日訂單量維持在9000萬左右的美團,當天的市場份額就會直線下滑。「消費者心智、市場心智、資本市場,都會受影響。」
美團今年的夏戰以「戰一夏,定乾坤」為主題,原本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由增勢強勁的拼好飯、神搶手扛起單量衝鋒的大旗,原定7月5日到7月8日要做一波補貼,「是以往補貼的一倍以上。」
「我們也做了準備,但沒想到5號下午他們突然在C端大力加碼補貼。」一家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的創始人告訴36氪。
「我們的底線就是訂單量絕不能輸。」2到3小時之內,美團外賣把原本要按節奏、按區域逐步開展的補貼,集中在全國範圍內鋪開上線。「太燃了。」一位美團員工形容當時感受。
下午4點左右,美團的補貼開始大規模放量。從奶茶免單券開始,「0元購」成功的用戶在社交平臺歡呼。緊接著,美團的大額券從茶飲向更多類別延展,「滿18減18」、膨脹紅包幾乎形成「飽和式攻擊」,用戶只要點開App,很難不下上一單。
騎手也是重點補貼的對象。一位美團騎手告訴36氪,平日裡,高峰期的單均配送費是4塊7,但7月5日這天,他每單拿到手至少的錢至少有10塊。
兩大平臺合力補貼,全國許多城市的茶飲咖啡門店全面爆單,「單子像書本一樣厚,十幾個外賣員等在出餐檯前。」餓了麼騎手肖雨告訴36氪。騎手與店員間則相互鼓勵,肖雨跟相識的騎手說,「我們不要催,讓他們慢慢做。」
運力的使用率也被拉到極限。肖雨記得,往常七八百米的訂單,通常限時30分鐘,7月5日那天用時最久的一單花掉2小時50分鐘,「以前從未有過,我們開玩笑說這是這輩子打過最長的仗。」
下午4點左右,肖雨收到一條「超時10分鐘以上不扣錢」的通知,「身邊的兄弟們開心慘了。」而一位美團樂跑騎手記得,當天下午5點到凌晨12點,美團推出「跑夠40單獎勵180塊」的活動,「我跑了三十多單,拿了90多塊。」
一家飲品品牌的線上業務負責人告訴36氪,當天的訂單量嚴重超預期,總部為門店開通了「緊急調貨通道」,但部分門店仍然出現「接不住」的情況,只好臨時安排周圍門店分流,同時加派人手。
美團過去的很多次訂單峰值,都是提前確立補貼方案、帶著明確預期去執行,過程中也極為重視風控機制,防止商家刷單、也防止商品被惡意「薅羊毛」。但7月5日的衝刺不同往常,誰也不知道單量要到多少,「風控這個因素也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下午6點,微博出現熱搜#美團崩了#,不少商戶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手忙腳亂完成訂單,卻看不到結算價格,用戶端也出現了5分鐘左右的支付異常。美團官方先向商戶推送消息,穩住慌張情緒,又在晚上8點發布緊急公告,稱「訂單量突破歷史峰值觸發伺服器限流」,受影響的商家結算後續回溯,不會受到影響。
淘寶閃購希望用外賣流量帶來非餐訂單、甚至電商GMV的增長,但美團內部此前的判斷一直是,淘寶做外賣對零售生意的帶動並不明顯。
因此一位美團內部人士告訴36氪,7月5日當天,倘若淘寶閃購的訂單增量來自餐和飲,還不值得太過緊張,但米麵糧油這樣的非餐訂單突然猛增,「還是挺嚇人的」。
美團是這一輪「即時零售」浪潮的發起者。用餐飲外賣帶動生鮮食品、日用百貨、家電數碼甚至服裝等更豐富的品類,「把零售供給和用戶兩頭都往裡拉」,是美團一直在苦心培育和呼籲的。2024年10月的即時零售大會上,王莆中說,「即時零售不是應急零售,而是一種高確定性的生活方式。」
那場大會喊出的目標是,到2027年,美團閃電倉的數量達到10萬家,閃購的GMV站上2000億。彼時,美團在該領域尚無強勁對手,有行業人士認為「這一目標對美團來說過於保守」。
如今在這條路上,淘寶半路殺了出來。阿里將淘寶做成超級入口的決心明顯,在外賣的三個主要入口中,「淘寶閃購入口的補貼率(補貼金額佔當單價格的比例)遠遠高於餓了麼和支付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
除了給流量給錢,淘寶閃購也在加速整合近場零售的供給。「以農夫山泉為例,要做的事是整合它在倉店、便利店、水站、商超的資源,盤起來一起供給消費者。」淘寶也在與服飾、化妝品等領域的品牌談判,希望在門店內單獨開闢一塊區域,用於開展閃購業務。
假若淘寶成功,美團餐飲外賣霸主的地位還不致被動搖,但「即時零售」的新故事可能被改寫。
03
24:00,2億訂單:即時零售更快到來?
晚上8點45分,美團向內部員工推送戰報,稱「即時零售日訂單量突破1億單。」隨後的22點54分,再度官宣「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突破1.2億單。」百人作戰室內,美團hr還組織了一場小型的慶祝儀式,放了兩彈彩紙禮花。
「這兩天是最豐富、最瘋狂的兩天。」回想起那個周末,一位美團騎手如此說。他一邊將當天的收入界面不停向下拉,一邊難掩興奮:「這掙得多了,都沒辦法細算,一天收入肯定上千了。」
隔周周一,淘寶閃購宣布日訂單數超過8000萬。美團,淘寶,加上京東,外賣行業2億的天量訂單在這場交鋒中完成。
2億訂單背後,餐飲外賣的產能供給、配送能力也在承受全方位的壓力測試。
在餐飲外賣領域,美團的精細化運營能力便一直為外界稱道。36氪了解到,自美團會員推出後,美團的補貼發放比以往更有章法,比如大額補貼通常會推送給黑鑽會員。
這次交鋒中,淘寶閃購的運力也肉眼可見得到了優化。肖雨是餓了麼「優選模式」的騎手,該模式的特點是騎手無法拒單,以往難免因派單不科學造成繞路等問題,最近在山城重慶的「困難區域」,也能相對順暢,「看得出平臺做了優化。」
京東沒有參與這次熱戰,而是選擇把錢補給連鎖型的優質商家。「如果商家在京東上賣一單比別的平臺賣兩單還賺錢,雖然單量少,但黏性強。這也是平臺相對省錢的策略。」一位接近京東的人士告訴36氪。
過去幾年,美團外賣訂單的峰值都發生在立秋那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早已成了新造的節。2024年的「立秋」,美團創下9800萬即配訂單紀錄,一位美團前員工特意趕到公司,跟同事一起切蛋糕,「莆中也簡單說了兩句,談談目標、節點。」
「訂單量峰值發生在『秋奶』,GMV峰值或許另有其時,比如發生在七夕,但以往的峰值絕不可能發生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周六,這一天實在是太普通了。」上述工向36氪感慨。
據36氪了解,在這「普通的一天」裡,美團外賣和淘寶閃購兩邊合計虧損額超過了10億。一個對比數據是,2024年,美團外賣每單利潤約為1.5元。
身處競爭生態,美團還是要跟淘寶爭下去。但一位美團中高層員工也表示,即時零售不是一個「快做」和能靠補貼拉動的生意,而是需要慢慢培育。「打峰值可以打峰值,但生意總歸是要回到平日。」
美團創始人王興喜歡為業務定一個大目標,1億單目標的由來也是如此。
2020年5月披露當年一季報時,王興說「美團點評達到每天1億單的目標不變,瞄準每單1塊錢的經營利潤。」目標節點便是2025年,那時,美團的日訂單還在3000萬量級,員工們對實現方式充滿困惑,王莆中對內表示,「1億單只是個時刻,一定會到來,要考慮達成以後如何更好地經營。」
隨後的每一年財報會上,1億訂單的話題都會被談及,管理層也始終表示「堅持該目標不變。」不過後來,這個目標被淡化,2024年的9800萬單峰值,也沒有大規模傳播。
「但今年的環境不同,競爭加劇,大家需要這樣的裡程碑來塑造信心。」上述前員工說。
2億訂單的背後,還有被撐開的、對即時零售生意的更大想像。
一位外賣行業內人士對36氪稱,只有餐飲的需求是剛性的,尤其是餐,必須30分鐘內準點送達,因此只有履約能力最強的公司有機會勝出。但非餐的需求沒有這麼剛性,即時零售生意也不會一家獨大,大家都有機會。
弓弦拉滿的高壓之後,一切短暫回歸平靜。
這一周裡,淘寶閃購的員工在分批次調休,美團內部則按團隊行復盤。7月5日晚,肖雨到家已是凌晨2點多,她還是趕上補貼熱度,給自己點了一份奶茶外賣。
即時零售之戰還難見分曉,但兩家公司的活力都被再度煥起。
與從前的大戰類似,阿里再次啟用了「整合、補貼、一級入口」三板斧。快速的入口決策、閃電般的組織調整、足夠強悍的補貼力度,其中體現的速度和決心已許久未見。最近一周,淘寶閃購員工還是會感慨,「那天打得酣暢淋漓」。
淘寶閃購要把每周六做成一個新的節日——超級星期六。一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美團也意圖在這個夏季達成更高峰值。下一輪衝鋒或許又在眼前了。
夏季素來是外賣旺季,但一位美團員工說,「今年我看都是旺季,沒有淡季。」他與同事們也欣然參與其中,在一個接一個的峰值中獲得久違的凝聚感,「打吧,打仗士兵才值錢。」
王興在十年前的一次專訪中說:O2O無寧日。十年後,O2O公司和電商公司的界限已經徹底消融。
移動網際網路無寧日,也因此而有活力。
本文來源於36氪未來消費出自物流指聞,不代表快遞搜(http://www.kdso.net)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