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拋出驚人言論:若中國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能源貿易,將面臨高達500%的關稅制裁。這一極端威脅,本質上是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用霸權思維幹涉他國正常貿易的典型表現。
中俄能源合作基於雙方共同利益,遵循市場規則和國際法準則,是主權國家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與第三方無關。
美國試圖用關稅大棒逼迫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選邊站隊,不僅違背國際貿易基本準則,更暴露了其動輒以「制裁」「威脅」維繫霸權的慣用伎倆。
回顧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的結果清晰可見:美國消費者為進口商品支付了更高成本,企業供應鏈被迫重構,多個行業遭受損失。據美國商務部數據,僅2019年,關稅就導致美國企業成本增加約460億美元,家庭年均負擔加重1277美元。
如今,美國再提500%關稅威脅,顯然低估了全球產業鏈的緊密聯繫。中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在電子、機械、新能源等領域佔據供應鏈關鍵位置。若實施極端關稅,不僅會衝擊中美企業,更將引發全球供應鏈動蕩,最終反噬美國自身經濟復甦進程。
針對美方威脅,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7月15日的記者會上明確表態,釋放三大關鍵信號:
中方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美國以國內法幹涉他國正常貿易,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公然踐踏。
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利益休戚與共,對抗只會兩敗俱傷。
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呼籲各方多做勸和促談的事,而非火上澆油。
美國的關稅威脅看似強硬,實則暴露了其應對複雜國際問題的能力短板。在全球供應鏈深度融合的今天,動輒以「制裁」「關稅」施壓,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分裂與對抗。
中方的立場清晰且一貫:尊重各國主權,遵守國際規則,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這既是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應對全球挑戰的有效路徑。
未來,國際社會更需要摒棄零和思維,共同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畢竟,在相互依存的時代,合作才是破解難題的鑰匙,共贏才是人類發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