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議員劉本立關注澳門民航業的經營問題,認為兩岸包機形式趨向常態化和定期化,以及「三通」談判的成果,同時會削弱澳門機場在兩岸客貨運中轉機場的地位。他建議有關方面採取有效手段擴大客源,參考鄰近地區的機場服務,提升服務範圍和質素,為乘客提供便捷服務,吸引更多客源。
建策略聯盟擴巿場半徑
劉本立指出,隨著兩岸關係長足發展,削弱了澳門國際機場在兩岸間經貿和人員往來中扮演中轉機場的角色。澳門旅遊博彩業的迅速發展,加上兩岸直航可能實現,澳門國際機場的發展定位必須由中轉機場轉變為目的地機場。
為實現這個目標,以及應付周邊機場的激烈競爭,劉本立建議機場應與航空公司、珠三角地區合作,建立起策略性聯盟,把澳門國際機場的市場半徑擴大,吸引周邊旅客使用澳門機場,解決澳門人口不多所帶來的本地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逐步減少對臺灣旅客市場的依賴。
引進一站式預辦登機手續
借鑑香港國際機場的登機服務和跨境預辦登機服務的經驗,考慮讓旅客享有一站式預辦登機手續後,乘搭專車或渡輪前往澳門機場登機,既方便旅客,又可藉此吸引鄰近地區旅客經澳門轉乘接駁班機飛往其它地區,更可節省人力資源成本。
劉本立認為,澳門國際機場的營運架構錯綜複雜,為改善澳門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現狀,提高其還貸能力和經濟效益,澳門特區政府作為澳門機場專營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應在管理公司合約結束前,謹慎考慮未來新合約的經營條件;引入相關競爭機制,提高澳門國際機場的競爭力,改善和提高服務質量,讓航空公司和旅客有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