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的報導顯示,美國港口運營商近日集體發聲,強烈敦促川普政府推遲對華生產的起重機等港口設備加徵新關稅的計劃。
據《華爾街日報》7月9日的報導稱,業界警告,美國港口80%的岸橋起重機由中國企業製造,若新關稅政策實施,關鍵港口設備升級的成本將飆升數千萬美元,而本土重建同類產能至少需要十年,短期內恐引發供應鏈癱瘓危機。
目前,美國港口80%的岸橋起重機由中國企業製造。航運業數據顯示,中國佔全球70%以上的起重機產量,其設備因供應穩定、價格低廉深受青睞。1臺中國制起重機均價1500萬美元,較歐美產品便宜數百萬美元。
美國海港僱主協會主席卡爾·本策爾透露,已多次赴白宮交涉,強調新關稅將「懲罰那些早已下單的港口」,而政府卻堅持「以高關稅倒逼替代採購」,雙方在過渡期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
此次擬加徵的關稅將疊加於拜登時期已實施的25%稅率之上,形成雙重打擊。休斯頓港執行長查理.詹金斯直言,該港未來6年需採購22臺起重機,若關稅生效,可能額外承擔1億美元成本。
更嚴峻的是,中國以外的製造商普遍產能不足,而美國本土重建生產線需耗時十年,遠水難救近火。
港口運營商提出折衷方案:對2024年底前下單的設備豁免關稅,並給予3年過渡期,待本土或盟國產能提升後再執行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關稅計劃是川普政府對華貿易限制的縮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此前已宣布,自10月起對華造船舶徵收額外費用,還計劃針對外國汽車運輸船加稅,相關舉措均遭行業抵制。
美國商會警告,汽車運輸船關稅可能使每輛車成本增加300美元,衝擊供應鏈穩定。
另外,中國一直是美國服裝進口的最大來源國,但川普4月將中國對等關稅上調至145%後,許多美國零售商減少從中國工廠採購。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數據,美國5月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金額降至5.56億美元,為22年來的單月最低,凸顯美國高關稅的影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