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貨櫃航運業的擴張和現代化,焦點正在轉向訂單。在主要參與者中,海洋聯盟的成員已經成為建造未來船隊的領先者。這一趨勢加強了航運聯盟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作用。
根據Alphaliner的最新數據,航運聯盟和MSC現在主導著貨櫃船訂單。這一趨勢將繼續鞏固少數幾家主要航運公司的權力。
海洋聯盟在訂單榜上名列前茅
數據顯示,海洋聯盟的領先優勢明顯,其成員(達飛、中遠、長榮和東方海外)共訂購了207艘船。這使海洋聯盟成為全球船隊擴張的前沿。
通過這一積極的訂購策略,海洋聯盟正在準備滿足未來的需求,同時也加強了其在主要貿易航線上的地位,特別是亞歐和跨太平洋航線。
地中海航運公司
雖然MSC不是任何正式聯盟的一部分,但其規模和戰略獨立性使其成為主導力量。該公司已經訂購了123艘船,作為其繼續推動規模經濟和改善環境績效的一部分。
雙子星合作(馬士基、赫伯羅特)
包括馬士基和赫伯羅特在內的雙子座合作公司計劃部署81艘新船。這些新增業務支持集團在主要貿易航線上提供一致、可靠和可持續航運的戰略。
Premier Alliance (ONE, HMM Yang Ming)
超級聯盟已經訂購了64艘飛船。這項投資加強了其在跨太平洋和亞洲內部市場的競爭優勢。此外,該聯盟還通過新船設計專注於數位化和環境創新。
不結盟運營商
在聯盟結構之外,Alphaliner排名前100位的非聯盟航運公司共訂購了208艘船。雖然值得注意,但這一數字幾乎與海洋聯盟單獨相當,與聯盟成員和MSC的總和相比要低得多。
戰略意義:聯盟構建的未來
MSC和聯盟附屬航運公司總共訂購了475艘船。這佔了該行業前100家航運公司訂購的所有新船的近70%。因此,貨櫃航運的未來正變得更加集中在少數戰略參與者手中。
相比之下,非聯盟航運公司雖然仍在投資新噸位,但只擁有208艘船,在塑造航運業未來船隊方面的作用要小得多。
貨櫃航運訂單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全球貿易的未來由航運聯盟成員決定,聯盟和非聯盟承運人之間的差距可能會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