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量船舶轉籍新加坡的嚴峻局面,香港正通過推行雙旗登記制度與加強海外推廣,對其船舶註冊模式進行戰略性重塑。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在香港海運周期間表示,決心提升香港船舶註冊的靈活性,宣布將允許雙重登記,即香港註冊船舶可在光船租賃形式下懸掛其他船旗。
此舉是在太平洋航運(Pacific Basin)和Seaspan公司於近期中美港務費爭議期間將總部及大部分船隊遷至新加坡後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儘管中美已商定將暫停實施特別港務費一年,但在此項政策短暫實施前的數月間,由於船東們擔憂可能遭受財務衝擊,兩家大型航運企業仍將業務遷至新加坡。
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發布的最新World Fleet Monitor報告證實,全球船舶註冊排名發生更迭。受美國對華港務費政策影響,新加坡已超越香港躍居第四位。克拉克森11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船旗總噸位今年縮減12.6%,同期新加坡則增長24.7%,兩大註冊地由此實現位次互換。
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發布的初步估算,新加坡船舶登記處(SRS)9月新增802.9萬總噸位,使註冊船舶總噸位達到1.27772億總噸。當月共有94艘船舶加入該註冊機構,使其船舶總數達到4230艘。
若將SRS船隊9月的增長規模置於更宏觀的維度觀察,其單月增量已超過過去12年中除兩個年份外的全年增長量——該機構僅在2014年(增長863.4萬總噸)和2024年全年(增長846.0萬總噸)的註冊噸位增幅超過今年9月的單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