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隨著一艘滿載建築材料的貨輪緩緩駛出閘室,長洲水利樞紐船閘2025年過貨量突破2億噸,這是長洲船閘年過貨量第二次突破2億噸,同時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年過貨量突破2億噸的天然河流船閘。
作為西江黃金水道「咽喉要塞」,長洲水利樞紐船閘承擔著廣西內河90%以上的貨運任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和西南腹地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地位越是重要,要經受的挑戰和考驗也就越複雜越嚴峻——今年一季度,西江流域降水持續偏少,長洲一線、二線船閘因水頭原因曾較長時間退出通航;長洲三線船閘曾開展為期38天的計劃性大修;春運高峰期間,僅長洲四線船閘維持運行,長洲水利樞紐船閘整體通過能力驟降40%。
面對複雜局面,北部灣港集團旗下西江集團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克服不利因素疊加影響。依託自主研發的西江多梯級船閘群綜合調度系統,實現「水文預報—船舶排檔—高效過閘」全鏈條精準協同。創新應用AI視覺識別、智能調度算法及新型防撞裝置等技術手段,持續提升過閘效率,減少船舶待閘時間。同步完善優化過閘船舶積分管理機制,全年超6400艘次船舶享受積分兌換優先過閘服務。積極發揮西江港航黨建聯建共建作用,主動加強與交通、港航、海事等部門溝通協作,全力保通保暢保安全。5月,長洲船閘創下單月過貨量2444萬噸的歷史新高;10月,實現同比增長11.34%,在逆勢中奮起直追,最終如期實現2億噸目標,進一步凸顯其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的戰略支點作用,為區域協同發展和向海經濟崛起提供更加堅實、暢通、智慧的水運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