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外賣配送「最後100米」頻遇阻,是否該為騎手辦門禁卡?-快遞搜
閱讀提示 一道門禁,將外賣騎手擋在配送路上的「最後100米」。騎手愁超時、業主憂安全、保安處兩難,還滋生了私下售賣門禁卡的亂象。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當前,各地正探索掃碼通行、物業代送等「友好社區」方案。專家表示,需要平臺、物業等多方協同,平衡各方利益尋求破局之路。 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門外,一名外賣騎手伸長了脖子,不斷向經過的路人詢問:「您好,您有門禁卡可以幫忙刷一下嗎?」 記者在北京多個小區調查發現,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反覆上演,「幫忙開個門」成了許多騎手在門禁前的標配話術,也是他們每日完成「最後100米」配送的真實困境。 一頭是騎手的效率與收入,另一頭是業主的安全與寧靜,中間還夾著左右為難的保安,這道門禁考驗著城市的治理智慧,「是否應該為外賣騎手辦理門禁卡」的討論隨之興起。 各方爭執不下 「麻煩」是許多外賣騎手談及門禁時最常提到的詞,對於新手而言,這道門禁帶來的困擾尤為突出。 21歲的小王自上個月開始做外賣騎手。他表示,作為一名新手,時常會因為小區不允許外賣騎手進入而超時,申訴也不成功,這讓他十分苦惱。 朝陽某小區保安高師傅也感到十分頭疼:「前幾天還有業主來問我外賣騎手怎麼又進去了?」他理解外賣騎手們趕時間的心情,可真把人放進去,又會有業主來投訴。 「導航到我家樓棟最近的小區門禁是只能行人進出的,並且沒有設保安亭。有時外賣騎手到了進不來給我打電話,我只能讓他等有住戶進小區時跟著一起進來;要是一直沒人,我就得自己下樓去取,麻煩得很!」北京居民江先生抱怨道。 北京晚報發布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超三成的消費者認為給外賣騎手辦門禁卡更方便,還有六成多的消費者表示反對,認為這樣無法保障社區安全,或不願承擔辦理門禁卡的費用等。 安全是反對意見中最核心的考量。「門禁本就是為了防範人身和財產安全風險而設置的。」北京居民尹先生表示,和安全隱患比起來,送餐晚個一兩分鐘不算什麼:「一次安全事故,遠比上千次送餐遲到更嚴重,這風險可不能冒。」 此外,尹先生還補充了其他顧慮:「外賣騎手有時會比較吵,奔跑的外賣騎手還容易撞到人,還有些外賣騎手會騎車闖門禁,跟保安起衝突,既影響小區秩序,又佔用小區道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範圍認為,平臺往往忽視不同小區的管理制度差異,統一向消費者承諾到門配送,這是矛盾的根源。「到門配送是平臺對於消費者的承諾,騎手如果無法進入小區完成到門配送,則不應承擔不利後果,例如消費者投訴等。」範圍說。 滋生灰色地帶 為規避小區門禁管理,一個兜售門禁卡的「地下市場」悄然出現。 記者與多名外賣騎手溝通了解到,在騎手聚集區域,會有流動攤販主動上前兜售門禁卡。只要告知攤販小區名稱,就能買到對應門禁卡,且價格十分低廉。「沒卡也能配,附近的小區你要哪個,都能直接寫卡!」不少騎手為圖方便,便選擇花錢購買門禁卡,並坦言「保安不管」。 「允許外賣騎手進入的小區相對較多,不能進的也有,但是小區的門多啊!」騎手小魏向記者亮出一大串門禁卡,上面一共掛了15個不同顏色的小圓片,「這些都是從外面專門賣門禁卡的人那兒買的,一個5元。白天不著急的話,能走就走進去,晚上就沒有人管了。」小魏說。 記者向附近小區的保安高師傅求證時,他坦言對此知情,不少小區都有這種情況。 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現象並非孤例,且由來已久。尹先生向記者透露,大約兩年前,物業就發現有人私下辦理門禁卡的情況,小區隨後採取了取締措施,但這類現象仍然存在。 「違法獲取小區門禁信息並兜售門禁卡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沈建峰表示,出現這種現象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外賣騎手進入小區難,而為按時完成配送,配送人員自然會找到獲取門禁卡的路徑。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需要理順不同主體之間的訴求,平衡其利益關係。 探索「騎手友好社區」 「騎手進小區存在多方利益衝突,小區住戶內部訴求也存在分歧,這正是該問題的棘手之處。」對此,沈建峰建議,可優先採取增量思路破解難題:針對大型或超大型社區,由平臺企業與物業公司共同搭建內部二次配送機制,由物業管理人員等參與轉運,或引入無人配送設備;小型社區可在物業協助下,由平臺增設專屬配送櫃或指定放置點。 若上述增量機制難以落地,沈建峰補充道:「外賣配送具備公共服務屬性,業主應當允許騎手進入小區;物業需完善小區內騎手行為規範,強化監督,而非簡單將其拒之門外;騎手需遵守小區管理規定,以最小化打擾為原則完成配送;平臺企業則需加強對騎手的行為約束、指導與支持。」 為消除業主的安全顧慮,沈建峰建議,首先需完善小區內部管理規則,明確配送人員的行為規範,讓其行為可預期。同時,由於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的服務區域相對固定,這為身份透明性提供了基礎。平臺應當搭建業主意見反饋通道,通過雙向溝通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此外,範圍建議,平臺應向物業承諾督促騎手遵守小區管理規定,且對於騎手進入後因過錯導致小區和業主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承擔兜底賠償責任。 近段時間以來,除了給騎手辦門禁卡,多地也在不斷探索新辦法。 今年7月,朝陽區上線的「友好朝陽」全場景友好服務平臺,可在騎手抵達小區時自動識別訂單位置,即刻完成智能信息登記並同步物業端,實現一鍵掃碼秒進門;武漢打造2000餘個「騎手友好」小區,設置專屬地圖、門牌指引等配套服務,搭配智慧門禁和電子出入證,還能跟蹤騎手軌跡;太原倡導建設「騎手友好社區」,騎手首次登記後可刷臉進出,小區設專屬停車位並有專人照看,物業還提供手推車方便派送…… 範圍表示,平臺、物業、消費者與騎手之間的協商,核心在於協調合理的成本分擔,這需要超越簡單的「放」與「禁」,由各方共同努力解決。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