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不斷變化且疊加或互斥的特變量關稅帶來的日益增長的清關壓力,不僅貨代和清關行在增加相關人手,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自身也在積極吸引退休人員重返崗位以補充人手。根據規定,這些退休返崗人員可籤約1至4年的全職崗位,享受全額薪酬且退休金不受影響,同時可申請延長服務期限。 近期,韓國光伏巨頭Qcells因進口清關延遲,在美國臨時裁員1,000人,佔當地員工總數25%,迫使生產規模縮減。但多家貨代表示,整體進口清關時間並未明顯延長。Seko 報關服務主管 William Jansen 表示:「我們未看到 CBP 操作上出現延誤,但信息請求數量明顯增加,複雜性大幅上升。過去只需提供基本資料,現在幾乎要審查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經驗豐富的官員在這種複雜環境中提供清晰指導至關重要。Jansen 強調:「CBP 面臨收取關稅和識別違規的壓力,進口商必須充分了解申報內容及應對審查的方法。」空運貨代協會(AfA)執行董事 Brandon Fried 補充:「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經影響貿易效率。各CBP辦公室提供的指導不一致,使貨代不得不通過反覆試錯提交文件。」 美國清關複雜度指數級增加的同時執法也在全面升級。美國已進入「關稅執法強化時代」。司法部(DOJ)與 CBP 基於《虛假申報法》(FCA, False Claims Act)全面加強執法,將進口商和物流企業的合規風險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政府對貿易欺詐和規避關稅行為(尤其是通過第三國轉運規避關稅)採取強硬立場,將這些行為明確歸類為「故意欺詐」,不再視作普通合規錯誤。違規代價極高:民事處罰最高可達三倍賠償(treble damages)、情節嚴重者可能面臨刑事指控。 美國成立了貿易欺詐特別工作組(Trade Fraud Task Force),聯合 DOJ、國土安全部(DHS)、CBP 和國土安全調查局(HSI),重點打擊關稅規避和海關欺詐,並配合「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和行政令 14243(打擊浪費/欺詐/濫用)。 政府特別強調追究「反向虛假申報」(reverse false claims)案件,即明知應繳反傾銷稅、反補貼稅或301條款關稅而故意規避的行為。司法部結合 CBP 的電子進口系統和 FCA 的舉報機制,鼓勵內部人員及競爭對手舉報違規行為,並可獲得高額分成。這迫使企業對供應鏈數據和單證進行「極致精確」的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