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國際航運企業陸續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在全球排名前五大船公司中,除地中海航運未公布外,其餘四家航運巨頭均出現量增利減的趨勢。基於對當前市場的判斷,多家航運企業調整未來業績預期。
總部位於丹麥的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Maersk)近期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馬士基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42億美元,同比下降9.9%;淨利潤雖然環比增長,但同比下降超60%。
達飛集團(CMA CGM Group)公布的報告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營收和淨利潤均下降。其中,淨利潤同比下降72.6%。
中遠海控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0.42%;淨利潤同比下降55.14%。
赫伯羅特(Hapag-Lloyd)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至160.5億美元,但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在第三季度,該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1.3%,淨利潤僅為1.6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85.5%。單箱平均運費率為1397美元/TEU,同比下降4.8%。
利潤下降並非因需求不足導致。相反,航運公司貨運量均呈現增長態勢。馬士基統計期內裝載量同比增長約7%,艙位利用率穩定在94%的高位。赫伯羅特前三季度運輸量大幅增長9.1%。中遠海控同樣實現貨運量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貨櫃航運業務貨運量較上年同期增加6.01%。
業內認為,利潤「縮水」核心原因在於運價下跌和成本壓力。與地緣政治風險相關的燃料、勞動力、港口費和改道成本均在第三季度上升。
中遠海控三季報稱,期內主要受貨櫃航運市場供需關係變化影響,市場運價水平同比下降,該集團貨櫃航運業務單箱收入同比下降,經營效益同比下降。
馬士基方面表示,2024年第三季度正處於紅海危機爆發期,導致運價異常偏高。去年同期的盈利水平帶有顯著的地緣衝擊色彩,屬於「非常態的高點」。
對於行業前景,各大航運公司持謹慎態度,並主動調整預期目標。馬士基今年以來積極推進運營改善和成本控制措施,成效已在本季度業績上有所反映,該集團近期調整了2025年全年財務業績指引,並預計全球貨櫃市場增長率約為4%。赫伯羅特已下調2025年全年盈利預測。
達飛集團執行長魯道夫·薩德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幾個月,運力或會增加,整個市場需求也會減弱。
業內認為,隨著更多新船投入市場,運力過剩問題可能進一步加劇利潤壓力。面對周期波動及不確定性,航運公司正從「價格決定收益」轉向「效率決定收益」的賽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