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電商巨頭激戰線下「最後一公裡」-快遞搜
編者按:今年「雙11」,即時零售戰場硝煙四起,淘天、美團、京東上演「分鐘級」競速比拼,近場電商在供給、消費和生態上正逐步重構。為了贏到最後,各方玩家正加速在供應鏈、履約效率與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 今年「雙11」期間,淘天在即時零售領域再添一把火。淘寶閃購近日宣布,11月1日正式上線全新連鎖便利品牌「淘寶便利店」,以閃購倉形態提供「24小時營業、30分鐘達」的購物體驗,還將針對不同場景開出倉型。巧合的是,美團近日也宣布開出「品牌官旗閃電倉」,預計拓展3C、美妝、服飾等多品類。 從外賣到近場電商,淘天與美團的較量進一步升級,引入更多知名品牌優化倉內貨盤。不過,儘管電商廝殺兇猛,但旁觀的商家們卻十分謹慎。畢竟,做一單虧一單的情況不在少數。 閃購倉VS閃電倉 電商巨頭間的「戰火」燒到消費者的家門口。據了解,淘寶閃購推出的首批淘寶便利店將向能提供優質服務的商家開放34個名額,主力閃購倉型為SKU(最小存貨單位)約1萬的旗艦倉、標準倉。此外,針對校園場景,淘寶便利店也會推出特殊倉型以滿足學生用戶需求。 商家合作方面,淘寶便利店會以品牌授權形式向符合標準的商家開放使用,門店資產也屬於商家,商家按照平臺標準提供服務。同時,商家也可獲得由淘寶閃購與1688聯合提供的數位化供應鏈支持。 記者定位杭州後發現,當前淘寶閃購已上線兩家淘寶便利店,主要售賣酒飲、零食、家庭清潔、出差旅行、美妝護膚等品類。其中,淘寶便利店海藍店還引入1688嚴選部分貨盤,以及滬上阿姨等品牌專區。很明顯,此次淘寶閃購推出的便利店閃購倉業態,劍指美團的閃電倉。事實上,早在2020年,美團開始布局閃電倉業態,並在2021年面向全國招募商家。這類前置倉只做線上經營,開在城市一些社區的背街暗鋪或居民樓裡,經營範圍覆蓋消費者周邊半徑3—5公裡,主打半小時達和24小時營業,百貨快消、應急類商品等長尾供給是其區別於線下超市等其他業態的特點。 美團同樣採取輕量化擴張方式。商家加盟閃電倉後,能獲得美團的品牌認證,貨盤可選擇自找供應鏈資源或是從美團「閃電幫幫」平臺採購商品。惠宜選、小柴購、江小囤等均是與美團合作的閃電倉品牌。 那麼,淘寶便利店與商家具體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目前已開通了哪些城市?截至發稿,淘寶閃購相關負責人未向記者做出回應。 目前,在「最後一公裡」的消費市場,美團與淘天捉對廝殺。今年9月,美團的閃電倉數量突破5萬家,到2027年,美團閃電倉要超過10萬家。淘寶閃購則放話,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投入20億元專項資金做倉店,淘寶便利店將逐步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 撬動頭部品牌資源 電商巨頭紛紛攜資本攪動即時零售,帶動更多非餐品類的消費,也促使閃電倉這類業態從過去的密集布點轉向對品牌資源的爭奪。 美團閃購近日宣布,將聯合上萬個品牌建設「品牌官旗閃電倉」。10月以來,入駐美團品牌官旗閃電倉的企業包括自然堂、薇諾娜、蕉下、徠芬、漫步者等服飾、美妝、數碼等各類品牌。這些非餐飲即時零售在2025年美團閃購的訂單峰值超過2700萬單。 在即時零售市場,用戶消費開始呈現出全時段、全品類、全場景的特徵。在淘寶閃購,非餐零售全品類訂單量增長超2倍,平臺的品類寬度同比增長30%。今年「雙11」,已有超3.7萬個品牌商家接入淘寶閃購,3C數碼、個護、服飾等行業品牌在閃購渠道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290%。 「納入更多遠場電商的品類,電商巨頭能乘機進一步培育消費者使用即時零售買衣服、買化妝品的心智,提升用戶活躍度並拉動主站的打開頻次。」一位即時配送企業的從業者透露稱,今年配送端的非餐品類訂單增長迅猛。 多位美妝等非餐類品牌商家也提及,對即時零售產生興趣一方面是電商平臺在即時零售流量上給予了很大曝光量,另一方面則是渠道增量上的反饋。「在即時零售渠道,我們會選擇標品和基礎款貨品,如牛仔褲、T恤、襯衫等,來滿足消費者沒帶夠或弄髒衣服的場景,這類場景佔比約30%。」一位服飾品牌商表示,對於一些消費者臨時聚會場景,會上架連衣裙、雪紡衫等複雜款式。不僅如此,近場訂單的退貨率也更低。 臨時性消費場景是不少品牌商制定貨盤結構的主要邏輯。除了約會、聚會等應急場景,旅行、特殊天氣變化等情況也會刺激防曬、美妝等小樣商品的增長。一些美妝商家會採取「明星款+應急款」的組貨結構,來帶動渠道銷售。 「淘寶閃購可以藉助淘寶便利店很好地增加即時零售模式的商品供給,提升用戶體驗和滿足更多樣化的需求。」百聯諮詢創始人、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向記者說道。 競爭白熱化加劇 越來越多的頭部品牌擠入即時零售渠道,雖然豐富了平臺商品供給,但近場電商的市場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老黃(化名)曾經投入150萬元經營3家閃電倉,以他的觀察來看,「前幾年一個月輕鬆賺5萬元的情形很難再現,圈子裡能賺錢的老闆已經少之又少」。 做了三年,老黃虧不少。在他眼中,由於太多人進入,還要與周邊的各種便利店、超市競爭,價格戰打得非常激烈。「按一個閃電倉來說,貨盤投入佔七成,房租、押金、加盟費等投入近30%。不少商家會以9.9元起送費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商家付的配送費就佔6元,一個訂單要是低於15元基本都是虧錢在做。」老黃說道。 雖然閃電倉在選址上有更靈活的空間,無需臨街旺鋪,在租金成本上具有優勢,但近年來熱門城市的優勢空白點位資源也逐漸飽和。「如果閃電倉開在居民樓,騎手頻繁進小區取貨也會影響鄰居。」另一位閃電倉經營者向記者提及。 不僅如此,閃電倉通常位於非黃金地段且不對外營業,缺乏線下自然流量的導入,只能依賴線上推廣。當越來越多的品牌門店、超市接入即時零售渠道,無形之中也對閃電倉的市場份額進行了擠壓。 針對垂類場景的閃電倉業態,老黃認為挑戰同樣不小。「拋開與其他超市、電商、閃電倉競爭不談,例如母嬰閃電倉等,這類倉的客群太小了,周圍3公裡有多少孕婦需求呢?」 為了提升競爭力,企業優化閃電倉的貨盤結構或是一個辦法。此前,市面上不少綜合類閃電大倉的貨盤中,白牌商品佔據多數,主打低價為店鋪引流。如今,美團、淘天開始在品牌入駐上發力,除了擴充供給,一定程度上也在提升商品的供給質量,以知名品牌吸引年輕人下單消費,同時拉高商品的利潤空間。 莊帥認為,目前平臺型的前置倉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畢竟許多品牌商家還沒有進入這個領域。當然,隨著淘寶閃購的進入,競爭必然會進一步加劇。 访问:3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