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保險市場正面臨一場持續性的成本壓力。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最新預測,2026年2月起,全球船東將面臨連續第8年上漲的保賠保險(P&I)費率,平均漲幅預計達5%,部分保賠協會(P&I Clubs)可能實施更高調價。這一趨勢已從周期性波動演變為行業長期挑戰。本輪保費上漲的核心動因是賠付高企驅動漲價,新能源車成新風險點,賠付壓力持續攀升。2025年,全球P&I Clubs的淨賠付總額已達31億美元,同比上升25%,較五年均值高出16%,創下近十年新高。其中,船舶火災和新能源汽車運輸風險成為兩大主要賠付來源。隨著鋰電池動力車輛在滾裝船(RoRo)和貨櫃船上的運輸量激增,熱失控引發的火災事故頻發,單次損失動輒數億美元。例如「Felicity Ace」號、「H?egh Xiamen」號等重大火災事故,不僅造成巨額財產損失,也暴露出傳統防火系統在應對鋰電池火災時的局限性。此外,紅海危機、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動蕩,疊加極端天氣頻發,進一步推高了事故率和保險機構的承保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保險成本的上漲並非均勻分攤。大型航運集團憑藉龐大的船隊規模、良好的安全記錄和強大的經紀網絡,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往往能通過集中投保、安全績效獎勵等方式爭取定向折扣與優惠條款,部分抵消保費上漲的影響。然而,廣大中小船東和獨立運營商則處於明顯劣勢。他們缺乏談判籌碼,難以獲得費率優惠,保險成本佔運營總成本的比重不斷上升,嚴重擠壓利潤空間。部分企業甚至面臨「買不起保險」或「保額不足」的困境,被迫減少運營天數或規避高風險航線。標準普爾警告:船東的「忍耐已到極限」。若2026年保費繼續大幅上漲,預計在2027年將出現行業性的協調應對——船東可能聯合抵制不合理漲價,或推動建立新的保險合作機制。來源:中國船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