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251項國際標準、64項「上海標準」落地上海全力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快遞搜
中新網上海10月29日電 (記者 許婧)記者從29日舉行的上海市2025年「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獲悉,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計牽頭制定251項國際標準,培育64項「上海標準」,在人工智慧等領域形成標準與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局面。
據了解,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全力推進標準化創新,將標準嵌入科技創新全過程,推動標準研製與技術研發、產業推廣同步發展。發揮各區產業集聚優勢,圍繞電子設計自動化、量子網絡、家電智能互聯等領域,累計建設37個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和標準化創新中心,及時將產業優勢轉化為標準優勢,賦能區域產業發展。同時,持續增加高水平標準供給,近三年全市牽頭和參與制定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先導產業國家標準126項,培育「上海標準」64項。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專業領域技術委員會是各個國家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戰略重點。去年12月,在上海專家、龍頭企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國際標準化組織創意數字設計技術委員會(ISO/TC350)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投票通過落戶中國。今年7月,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覆同意,上海浦東明珠國際標準化研究院承擔秘書處工作。秘書處負責統籌協調國際標準的制定,是連接全球專家、推動標準落地的關鍵樞紐。這將促進上海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和服務消費,助力打造世界設計之都。
近年來,上海穩步推進標準制度型開放,積極籌建國際人工智慧標準聯合會,深度參與人工智慧全球治理。推動大模型、元宇宙、電子競技、量子科技等新興領域的國際標委會、工作組和國內技術對口單位落戶。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已累計牽頭制定ISO、IEC標準251項,更多企業從技術追隨者邁向規則制定者。禾賽科技、中建八局等探索「標準出海」,將車載雷射雷達、高速鐵路等上海標準,通過工程建設和進出口貿易輸出到德國、韓國、泰國等國家。
此外,上海聚焦人工智慧、具身智能、電氣運輸設備、城市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舉辦高能級國際標準化研討活動,加快籌建國際人工智慧標準聯合會,搭建全球對話平臺增進交流合作。建立全國首個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化協作平臺,今年已有2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參與了43項國家標準和3項地方標準的制定。鼓勵企業在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空間信息等領域制定更多國際標準,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還積極探索標準化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動上海一批985、211高校及高職院校申報全國專業與標準化教育融合試點,指導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將標準化工程專業納入上海市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學生在企帶薪實習率達100%。指導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上海高校獲得「全國大學生標準化奧林匹克競賽」特等獎。同時,鼓勵企業培養標準化複合型領軍人才,累計培育583名企業標準化總監,推進重大科技攻關、重要標準研製、重要技術諮詢等工作。
此外,上海市場監管部門會同蘇浙皖三省,共同研究制定《長江三角洲區域地方標準管理工作指南》促進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發布實施33項政務服務、環保、交通等領域長三角標準,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貨櫃電子單證標準》協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聯動,提升通關效率,由原先的3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至2個工作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有效推動全國港口貨櫃吞吐量穩步增長,2024年達到3.32億箱,同比增長7.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