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ACD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初,香港至歐洲的貨運量環比飆升29%,中國至歐洲的貨運量環比增長6%
數據提供商WorldACD表示,在9月份的超級颱風「拉加薩」(Ragasa)過後,從中國內地和香港飛往歐洲的航空貨運量迅速反彈,但飛往美國的需求模式「不太清楚」。
該公司最新的每周匯總顯示,在截至10月5日(第40周)的一周內,來自香港的客運量環比增長29%,此前一周由於颱風導致航班取消而下降19%。
從中國到歐洲,貨運量在前一周分別下降2%和3%後,上周環比增長6%。
本周需求的增加是不尋常的,因為在10月初開始的黃金周全國假期的影響下,第40周的交易量往往會下降。
今年,由於市場迎頭趕上,第40周亞太地區的整體客運量實際上增長了1%,而去年每周下降了7%。
然而,WorldACD表示,從中國內地和香港到美國的市場仍然「不太明朗」。
WorldACD表示:「從中國和香港到美國的模式不太清楚,就像幾個月來的情況一樣,從中國到美國的噸位在第40周進一步下降了2%。」「但香港的交易量在上周下跌15%後出現了部分反彈,每周增長7%,市場仍然相對不穩定。」
美國決定結束對低價值包裹的最低限度豁免,也繼續影響從香港到美國的數量。與2024年同期相比,香港至美國的貨運量「仍大幅下降」(16%)。
來自日本和韓國的船舶噸位也較去年有所下降,分別同比下降14%和32%。
另一方面,從亞太地區到美國的貨運量與去年相比呈上升趨勢,增長了7%。得益於來自臺灣(62%)、越南(50%)、泰國(63%)和馬來西亞(34%)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以上便是本期快遞搜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諮詢快遞搜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