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物流業向「智」而行換擋提速-快遞搜
近日,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人工智慧+交通運輸」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郵政快遞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打造智能、高效寄遞網絡」。這一關鍵部署,清晰勾勒出一幅以高度智能化和深度協同為特徵的現代化物流體系發展藍圖。 當前,一系列涵蓋智能決策、自動化執行、全鏈路協同與綠色低碳的高階應用,已在各類物流場景中生根發芽,為政策的落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記者走進甘肅,實地探訪數智化物流基礎設施如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這片曾見證古絲路「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遼闊土地,如今已構建起貫通城鄉、輻射東西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在自動分揀系統、無人車、智能快遞櫃等科技手段的全面賦能下,快遞服務高效觸達千家萬戶,不僅暢通了經濟大循環,更描繪出一幅新時代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生動圖景。 打通經濟循環「毛細血管」 國家郵政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74.0%、15.5%和10.5%,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1.4%、19.4%和9.2%。與去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快遞業務量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 這一增長的背後,是物流領域基礎設施體系的加速建設與「快遞進村」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充分觸達。 廣至藏族鄉(以下簡稱「廣至鄉」)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距瓜州縣城約30分鐘車程。2019年,何禧鴻開始在廣至鄉經營快遞驛站,服務周邊6個村落。 「剛開始幹的時候日均單量才200多件,都回不了本。」何禧鴻回憶說,伴隨「電商西進」戰略的推進與區域物流網絡的完善,驛站的生意逐年好轉,如今日均單量增長到700多件。 極兔速遞甘青寧區域公共事務負責人黃金銀告訴記者,甘肅當地建成了「縣級分揀樞紐—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有效實現了快遞下鄉進村的統一化、規範化配送。截至目前,該配送網絡已對瓜州村鎮實現90%以上的覆蓋,物流服務觸達能力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2024年,甘肅全省統籌縣域項目資金3155萬元,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86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15905個,累計建成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16個、示範線路485條、示範點1465個。 「快遞進村」不僅打通了消費觸達的「最後一公裡」,也助力當地特色產品走出外銷的「第一步」。 瓜州因瓜而聞名,當地種植著西州蜜17號、銀蒂2號、金香玉等多個優良品種。記者了解到,瓜州蜜瓜80%以上通過訂單模式實現銷售。何禧鴻的驛站不僅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快遞服務,也承接著寄送蜜瓜等農產品(8.220, -0.03, -0.36%)的業務。 9月中旬至10月初正是廣至鄉蜜瓜的豐收季,何禧鴻告訴記者,每箱10斤的蜜瓜,最近驛站每天都能發出幾十箱。 據瓜州縣政府統計,依託完善的物流服務,2024年瓜州外銷瓜州蜜瓜11萬箱,枸杞及牛羊肉等農特產品25萬件,帶動農民增收2600萬元。 在整個甘肅省,2024年,完善的物流體系累計助力蜜瓜、櫻桃、牛羊肉等「甘味」出隴超7000萬件,有力推動甘肅省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據甘肅省郵政業安全中心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份至9月份,甘肅省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超4億件,同比增長28.5%,快遞業持續跑出「加速度」。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快遞進村」為農村消費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農村地區商品流通的時空限制,使農村居民能便捷獲取豐富多樣的商品,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提升消費品質。同時,快遞通過搭建起農產品外銷的快速通道,降低流通成本,拓寬銷售範圍,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就業創業,也客觀上促進了農民增收。 「當前,快遞行業在農村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快遞物流專家、貫鑠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EO趙小敏對記者表示,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快遞進村」對農村居民創收、農特產業發展都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數智賦能「最後一公裡」 物流體系的末端環節被稱為「最後一公裡」,是成本最高的環節,也是在提高效率上最難突破的瓶頸。在地廣人稀、聚落分散的甘肅,要讓「快遞進村」,實現從網點到村落這最後一步的觸達,往往需要跋涉30公裡以上。 極兔速遞嘉峪關市網點負責人郭海英告訴記者,嘉峪關有6個農村驛站,以前需要兩名快遞員從一大早一直送到晚上6點才能送完。最遠的一個農村驛站距網點單程30多公裡,傳統貨車往返一趟就要5個多小時。 2023年,就在郭海英為「快遞進村」路程遠、時效慢犯難時,無人車——這一新型配送設備進入了她的視野。經過調試和試運行後,嘉峪關市首輛無人快遞車正式上崗。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節約了配送時間與成本。 「我們現在已經有4輛無人車,每天只要一名快遞員負責裝車,它們就能去往四面八方把快遞都送完。」郭海英笑著介紹,現在發往農村驛站的無人車,只需要在下午出發就能完成任務。 在敦煌市,極兔速遞網點負責人劉軍也嘗到了無人車的甜頭。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3輛無人車每車可載500件至700件快遞,多條線路並行直送讓配送時間大幅縮短,驛站入庫率顯著提升。單票快遞成本降低20%,配送時效較此前提升2小時。 無人車破解了空間分散的難題,智能快遞櫃則瞄準了農村驛站取件時間分散的痛點,進一步完善了物流服務。 「之前一到農忙時節,驛站的工作時間跟居民的空閒時間總是對不上,讓快遞滯留在驛站。」郭海英表示,現在引入能24小時上班的智能快遞櫃後,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讓居民有了更好的取件體驗。 「過去幾年,西部地區一些省份的快遞業務增速已超過東部省份,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加速提升,這背後正是自動化分揀、無人配送等技術應用的結果。」趙小敏表示,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智慧的加持,使東部和西部在技術投入及配套方面的差距加速縮小。 解筱文表示,無人車、智能分揀、智能快遞櫃等技術在西部末端配送環節有較大潛力。無人車可突破人力與地形限制,提升配送效率與靈活性,智能分揀能快速精準處理包裹,提高分揀準確率與速度,智能快遞櫃實現24小時自助服務,提升用戶取件便利性。 政策也對科技應用賦能行業升級給予了大力支持。例如,嘉峪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去年印發的《嘉峪關市促進郵政快遞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提出,對郵政快遞企業購置或改造升級自動化分揀、裝卸、安檢、無人車、無人值守智能化設備等且投資額達1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5%予以一次性補助,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萬元。 「智能化設備在未來有望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趙小敏認為,無人車、無人機等設備不僅能降本增效,更能讓物流觸達更遠的地方。 走好智能化轉型之路 在政策與市場的合力推動下,物流行業的數位化、智能化步伐加快。 根據《實施意見》要求,「推進自動化倉庫、自動分揀、智能裝箱、智能安檢等技術應用,實現入庫、倉儲、包裝、分揀、安檢全流程智能化」「鼓勵城市加大場景和路網開放,推動新型快遞配送設備規模化應用,推廣末端智能配送服務」。 「我們非常期待相關政策能進一步完善,讓無人車在更大的範圍內得到應用。」劉軍說,目前無人車配送還存在「路權」不穩等卡點,末端智能配送服務仍有優化空間。 眼下,各地正積極完善對無人車等新型快遞配送設備的管理,完善末端智能配送服務。今年8月份,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郵政管理局聯合盟公安局、盟交通運輸局等部門印發《阿拉善盟快遞智能無人配送車應用管理辦法(試行)》,聚焦快遞智能無人配送車申請事項、應用管理、交通違法與事故處理、相關部門職能職責等關鍵內容作出具體規定,助力郵政快遞領域無人配送場景的規範化應用。 解筱文認為,政策層面還需要加大對西部快遞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完善交通、通信等配套設施;出臺稅收優惠與補貼政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動建立跨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促進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保障西部邊遠地區快遞業務可持續發展。 以數智化賦能物流體系升級,以「快遞進村」激活末端循環,西部地區的物流網絡已從「神經末梢」強化為「核心樞紐」,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