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卡達交通部下令所有船舶在其水域停航,稱因「GPS技術故障」導致航線紊亂。此舉正值地區GPS幹擾事件激增之際。Windward報告顯示,每日有數百艘船隻在阿拉伯灣與荷姆茲海峽遭遇信號幹擾——部分船隻的AIS信號甚至顯示其虛擬坐標竟深陷內陸區域。10月6日,卡達交通部部分解除了此前實施的全境海域航行禁令,現允許非常規船舶在日間航行,但夜間禁令依然有效。這一決定是在當局10月4日宣布全面暫停海上活動兩天後作出的。然而,影響GPS系統的技術故障仍未解決,當局警告導航精度持續受限。根據最新指令,卡達交通部對休閒船隻實施嚴格管控,要求其必須在日落前返港,且活動範圍不得超過海岸線12海裡。此次初始禁令實屬罕見,竟讓一國海疆全面停航。儘管初始命令覆蓋全域,但Trident Risk Advisors分析顯示,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及其他商船似乎獲得了豁免。AIS數據顯示多哈和拉斯拉凡港附近仍有船舶持續作業。Trident稱,來自多哈用戶的報告顯示定位信號頻頻「漂移」至伊朗方向,這加劇了外界對該地區可能存在電子幹擾或GPS欺騙活動的猜測。此類事件正與波斯灣乃至更廣海域日益嚴峻的航行安全擔憂相互印證。分析指出,此次航行中斷事件凸顯了全球海事導航系統的脆弱性。從波羅的海到波斯灣,GPS幹擾與欺騙已成為航運通道的長期威脅。該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混合式幹擾」的擔憂,這種幹擾融合了技術故障、人為幹預與地緣政治信號,給國際貿易通道與能源供應鏈帶來真實風險。2025年3月底,國際海事組織(IMO)的一份報告稱,在越來越多的海域,尤其是在靠近衝突地區的海域,GPS和其他GNSS系統遭受幹擾或欺騙的事件日益增多,這增加了船舶碰撞和擱淺的可能性。這些有害幹擾通常針對特定頻段的無線電頻率或特定船舶,但卻加劇了航運和海員本已存在的安全風險。IMO表示,其高度關注黑海、地中海東部和紅海等海域GNSS幹擾和欺騙事件的增多。卡達交通部強調,部分解除禁令體現了其對「航海者安全及其平安歸港」的承諾,同時敦促各方嚴格遵守修訂後的航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