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船東加速布局支線船市場-快遞搜
當全球貿易格局加速向區域化轉型,中小型貨櫃船正憑藉其靈活適配的特性,成為連接幹線樞紐港與支線港口的關鍵紐帶。在環保法規趨嚴、船隊老化加劇、區域物流需求激增的多重驅動下,支線船市場熱度持續攀升,船東們紛紛調整戰略,加速布局這一新興增長極。 據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統計,僅今年7月全球新增的60餘艘貨櫃船訂單中,多數運力集中於1800—4500TEU區間,支線船市場的火爆態勢可見一斑。 這一現象背後,是多重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一方面,4000TEU以下中小型支線貨櫃船船隊的老化問題愈發嚴峻,大量船舶面臨淘汰;另一方面,造船廠交付周期不斷延長,供需錯配使得2025年成為小型箱船更新迭代的關鍵窗口期。此外,租賃市場中4000TEU以下船型的供應短缺,進一步刺激了船東的訂造需求,推動支線船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即便當前全球貨櫃船整體訂單量已刷新紀錄,且歐洲船東密集下單訂造中小型支線船,但挪威貨櫃船公司MPC Container Ships執行長Constantin Baack仍指出,從長期市場視角來看,中小型支線貨櫃船現有訂單量「仍不充足」。在船隊更新的剛性需求與貿易格局轉型的長期驅動下,支線船市場的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如何精準把握機遇,成為船東們亟待破解的課題。 市場需求旺盛 船舶經紀MB Ship brokers透露,當下的支線船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無論是區域性班輪船東為拓展業務版圖積極布局,還是敏銳捕捉機遇、通過籤署意向書搶佔資源的船東,幾乎每日都在上演爭搶1800TEU至6000TEU船型的場景,中小型支線貨櫃船訂單量隨之急劇攀升。 「目前該領域訂單活動確實在增多,但現階段並不擔心運力過剩。相反,市場迫切需要這些新增訂單,而就目前的訂單規模來看,還遠不足以滿足中小型貨櫃船細分領域的船隊更新需求。」Constantin Baack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支線貨櫃船的訂單量始終處於較低水平,從存量供給與實際需求的匹配度來看,市場長期處於「需求旺、供給緊」的失衡狀態,而區域貿易擴容與船隊老化的雙重驅動,正不斷加劇這一矛盾。 從需求端來看,中小型支線貨櫃船的市場需求正穩步攀升,主要由三大因素共同驅動: 一是貿易格局轉型催生新增需求。在地緣政治因素推動下,全球貿易從「遠途集中採購」加速向「近岸外包」「區域化布局」轉型。據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泰證券」)研究數據顯示,2001—2023年間,區域市場航線貨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8%,高於遠洋航線的3.6%。區域航線佔全球比重已從61.1%上升到71.2%,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升至71.7%。東南亞、拉美、中東和非洲等區域的本地物流需求劇增,對支線船的依賴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小型貨櫃船因適配支線港口水深、航線調整靈活的優勢,成為連接幹線樞紐與內陸支線的核心運力,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二是船隊老齡化倒逼更新需求。Braemar數據顯示,1800—2900TEU船型中,約有20%至23%的船舶船齡已超過20年,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升至45%。而當前該船型的新造訂單卻極度稀少,僅佔全球訂單的1.5%—3%。為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2025年碳強度新規及運營可靠性要求,部分船東啟動老舊船淘汰計劃,2024年小型船拆解量同比增長12%,進一步擴大了更新缺口。 三是租賃市場放大補充需求。在新增需求與更新需求的雙重驅動下,租賃市場的補充性需求愈發突出。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4年4000TEU以下小型船租賃率穩定維持在95%以上,歐洲地中海支線、東南亞區域航線等熱門航線的租賃溢價更是達到15%—20%。儘管租賃公司積極訂造新船,但受新船交付周期限制,短期內只能轉向二手船市場補位,進一步傳導了租賃需求,加劇了市場供需緊張的態勢。 與旺盛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供給端的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當前新造船訂單中,71%為12000TEU以上超大型船舶,3000TEU以下船型則供給嚴重短缺。華泰證券預計,2024—2026年中小型貨櫃船年均供給增長率將從7.6%降至0.9%,其稀缺性將支撐船舶資產價值與租金長期維持高位。克拉克森最新數據顯示,全球900—3000TEU貨櫃船訂單僅158艘,總運力28萬TEU,供給緊張態勢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中小型貨櫃船的供給釋放還面臨多重現實瓶頸:一是新船交付周期大幅延長。受造船廠產能分配、原材料及配套設備短缺影響,小型船平均交付周期從2020年的18個月增至24—30個月,2025年新增訂單需等到2027年後才能交付,短期供給難以補充;二是產能向高附加值船型傾斜。2021—2024年,全球造船廠將65%以上產能投向8000TEU以上大型船及LNG運輸船,中小型船產能佔比不足22%;三是存量運力效率受限也加劇了供給緊張。 航運分析師Jonathan Roach指出,當前1800—4000TEU船隊中20%—21%船齡超20年,其中12%因設備老化、燃油效率不達標處於「停航待修」或「低速運營」狀態,而環保改造的高額成本又進一步壓縮了有效供給規模。 區域航運的關鍵紐帶 支線船能迎來「高光時刻」,核心在於其不可替代的區域航運價值。在全球貿易格局向區域化轉型的大趨勢下,中小型貨櫃船已成為連接幹線樞紐港與支線港口的關鍵紐帶,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港口適配性強。中小型支線貨櫃船普遍8—10米的吃水深度與適中噸位,使其可停靠全球多數中小型港口及內河碼頭,這些港口往往因水深不足、泊位有限,難以接納大型船舶。例如,在東南亞湄公河流域,1000—2000TEU的小型船更是內陸腹地與沿海港口的「橋梁」。這種對細分運輸場景的精準覆蓋能力,是大型船舶無法替代的。 其次,供應鏈響應靈活性強。相較於大型船動輒40—60天的航次周期,小型船在區域內的航次時間通常控制在7—15天,且可根據貨主需求靈活調整掛靠港順序,甚至臨時加航。在跨境電商與生鮮貿易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這種靈活性的價值愈發凸顯。例如,東南亞的榴槤、山竹等生鮮產品,通過小型船從泰國曼谷直航越南胡志明市僅需3天,較大型船經新加坡中轉節省5天以上,大幅降低了貨損率。 最後,綜合成本優勢顯著。在區域「點對點」運輸中,其綜合成本更具競爭力。這是因為大型船需經樞紐港中轉才能覆蓋支線,而中轉環節產生的倉儲費、滯期費及貨物搬運成本,往往會推高整體運輸支出。數據顯示,東南亞區域內運輸中,中小型船的「門到門」總成本較大型船中轉模式低10%—15%;在歐洲地中海支線,中小型船因無需掛靠馬賽、熱那亞等擁堵樞紐港,還能節省3—5天的等待時間,間接降低了貨主的資金佔用成本。 然而,在規模效應不足、政策環境複雜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小型貨櫃船的發展也面臨多重製約: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中小型貨櫃船在議價環節天然處於弱勢。大型船憑藉規模效應可通過長約合同鎖定大量貨源,頭部船公司聯盟更通過艙位共享進一步鞏固話語權,而中小型船東多為區域性企業,運力分散且貨源不穩定,在貨運淡季常因競爭激烈被迫降價,空載率甚至可達30%以上,盈利能力極易受市場波動衝擊。 政策壁壘與合規成本的壓力同樣突出。部分國家對中小型船的港口管理缺乏標準化,非洲某國對中小型貨櫃船的靠港審批需提交10餘項材料,流程長達72小時,遠超大型船的24小時標準,且港口使用費較大型船高出20%—30%。IMO2025年碳強度新規實施後,中小型船的環保改造壓力更大,船齡超15年的小型船若要達標,單船改造費用需100萬—200萬美元,許多中小船東因資金不足被迫淘汰船舶,進一步加劇運力緊張與運營成本壓力。 其他船型的競爭也在持續擠壓中小型貨櫃船的市場空間。在短途運輸中,多用途船既能裝載貨櫃,又能運輸散貨、鋼材等雜貨,貨主若有混合貨運需求,往往優先選擇多用途船;滾裝船在汽車、工程機械運輸中裝卸效率更高,在歐洲波羅的海區域,滾裝船已搶佔小型貨櫃船約15%的貨源。這種跨船型競爭,使得中小型貨櫃船在貨源不穩定時更易陷入「無貨可運」的困境。 持續深耕支線市場 從行業價值維度看,支線船既是時代選擇,也是價值回歸。當前,從資本巨頭到中小船東,從新造船市場到二手船交易,從東南亞到拉丁美洲,支線船正迎來發展的「高光時刻」。它們不僅是區域供應鏈網絡的關鍵連接器,更成為船東資產配置中「收益穩、風險小」的優選標的。正如克拉克森所指:「即便市場下行,中小型貨櫃船東仍具備優異的抗風險能力。」 這一趨勢背後,是全球航運從全球化向區域化的轉型,是超級航線向多極網絡的演變。市場已逐步認識到,未來供應鏈並非「大船通吃」,而是「小船成網」,支線船將成為連結多港口的橋梁。 基於此,船東們應搶抓機遇,布局未來,在布局支線船市場時,需兼顧船型升級與場景深耕,既要關注3000TEU以上中型支線船的市場空間,也要堅守小型支線船在細分領域的不可替代性,方能在區域化航運浪潮中佔據主動。 在船型升級方面,船東需以「合規先行、場景匹配、技術賦能」為原則,結合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精準推進。具體來說,一方面優先建造「低碳適配型」新船,或對老舊船舶進行升級,如採用LNG動力推進系統,或為船齡10年以內的船舶加裝電池輔助動力裝置,以此降低碳強度並適配2025年碳強度新規;另一方面同步引入智能運營系統,依託大數據技術優化航次規劃與貨物配載,提升運營效率。 在場景深耕方面,船東需要聚焦大型船無法覆蓋的細分領域,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在「區域支線市場」,可重點布局內河碼頭、海島港口等特殊場景;在「專業貨種市場」,則可針對跨境電商、冷鏈生鮮等需求定製專項服務。此外,還可聯合鐵路、公路企業拓展「多式聯運」業務,推出「船+鐵」「船+卡」一體化運輸方案,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 從訂單爭搶到策略落地,支線船的「高光時刻」已不僅是市場熱度的體現,更是航運業轉型的縮影。船東們的加速布局,正推動支線船從「區域配角」成長為「全球航運網絡的核心支點」。在全球貿易區域化的浪潮中,支線船市場的潛力將持續釋放,把握這一機遇的船東,有望在未來的航運競爭中贏得主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1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