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型貨櫃船「地中海阿林娜」號在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第二貨櫃碼頭,高效完成了23534標準箱的裝卸作業,標誌著天津港成功刷新了其貨櫃船舶單航次作業量的歷史紀錄,並創下了我國自動化貨櫃碼頭單航次作業量新紀錄,彰顯了作為國際樞紐港的「硬核」實力。
一臺臺人工智慧運輸機器人來往穿梭,自動化岸橋、場橋精準吊裝……日前,當記者來到天津港第二貨櫃碼頭時,「地中海阿林娜」號的裝卸作業正在緊張進行。碼頭控制中心裡,天津港第二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馮淼緊盯屏幕,監控著這座自動化貨櫃碼頭的實時作業情況。
「隨著船舶大型化趨勢愈發明顯,貨櫃船舶的裝卸作業量也在不斷增加,面對如此巨大的作業量,我們充分發揮『智慧零碳』碼頭的技術優勢,聯合船公司、口岸部門等單位多措並舉,保障『地中海阿林娜』號的裝卸效率。」馮淼說,「比如,我們內部實時動態調整作業計劃,使各環節高效銜接;再比如,我們採用『邊裝邊卸』工藝,配合『船邊直提』作業模式,最大限度地為裝卸『洪峰』降壓。此外,通過積極協調船公司調整積載船圖、對接堆場車隊針對性提高疏運效率等,碼頭也實現了大吞吐量的接卸平衡,同船方、港方、外部堆場車隊攜手做到了高效協同。」
記者了解到,此次「地中海阿林娜」號離港後,將運載著來自內陸腹地企業的番茄醬、汽車及配件、卷鋼、化工品、自行車等商品,沿地中海西非航線駛往印度、新加坡、越南、加納、多哥等國家。
中國天津外輪代理有限公司班輪部經理王琪介紹:「地中海西非航線已經上線運營了10年,目前其運營船型已升級到了24000標準箱的超大型貨櫃船舶,每次到達天津港的平均在港單航次作業箱量都超過了12000標準箱。這次『地中海阿林娜』號到來,我們通過『津港通』平臺實現了客戶與碼頭集港業務的對接,還積極協調海關、海事、邊檢等口岸部門,壓縮了30%的進口聯檢時間,並將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20%以上,實現了貨物『直提直裝』的無縫銜接。」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與「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近年來,天津港持續織密國際航線網絡,特別是今年以來相繼開通了地中海航運歐洲線、馬士基東南亞線等多條「一帶一路」新航線,加之通達全球的「海陸通道」,天津港為暢通京津冀、三北地區等內陸腹地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提供了更加穩定、更加便捷的海上物流通道。
對此,天津浩之航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楊文泰深有感觸,他說:「此次我們代理的貨物就搭乘『地中海阿林娜』號出口非洲,天津港優質高效的港口服務,為企業的業務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我們對未來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堅持以京津冀為中心覆蓋華北主要貨源地,輻射中西部多個省區市,服務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全力助力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接下來,天津港將全力建設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升級版,拓展航線網絡、優化多式聯運體系,努力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積極助力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入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