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搜·KdSo >> 物流电商新闻 幹散貨市場承壓,煤炭分化成為航運市場關鍵變量-快遞搜
航運界網消息,今年以來,全球幹散貨市場迎來結構性調整。根據國際船舶經紀公司Banchero Costa的報告,今年前7個月的全球海運煤炭貿易量呈現「總量收縮、區域分化」態勢。中國作為最大進口國的需求回調成為關鍵變量,而東南亞新興市場與歐盟的逆勢增長則重塑著全球煤炭貿易格局。 進出口市場均呈分化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不包含國內運輸在內,全球海運煤炭裝載量同比下降6.3%至7.322億噸。主要出口國呈分化態勢,印尼、澳大利亞、美國、哥倫比亞、莫三比克等國出口量下降的同時,俄羅斯、南非、加拿大等國的出口量則呈上漲趨勢。 具體來說,印尼出口下降12.7%至2.621億噸,澳大利亞下降3.1%至1.932億噸,俄羅斯出口微增0.3%至9780萬噸,美國下降9.6%至4640萬噸,南非增長8.6%至3640萬噸。哥倫比亞出口暴跌26.2%至2550萬噸,加拿大增長3.6%至2930萬噸,莫三比克下降7.5%至1150萬噸。 中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運煤炭進口國,2025年佔全球海運煤炭市場的26.5%,領先於佔比19.2%的印度和佔比11.5%的日本。數據顯示,中國前7個月的進口量同比下降14.8%至1.961億噸,但仍較2021年和2022年同期保持高位,印度下降3.3%至1.417億噸,日本下降3.1%至8530萬噸,韓國下降12.2%至5660萬噸。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南亞市場表現強勁。馬來西亞增長5.6%至2360萬噸,越南大幅增長11.2%至3970萬噸。歐盟增長2.2%至3590萬噸,土耳其增長1.0%至2200萬噸。 中國供應鏈格局發生改變 Banchero Costa表示,儘管2025年進口量出現回調,但中國在2024年創下的4.271億噸歷史進口紀錄(同比增長15.9%)仍凸顯其市場重要性,並指出當前進口調整主要受到「可再生能源發電佔比提升、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和庫存策略調整」三方面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中國海運煤炭的進口來源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印尼份額維持在48.9%的絕對主導地位,澳大利亞重新成為中國第二大供應國,佔比達21.3%,俄羅斯則以18.4%的份額穩居第三。 具體來說,印尼仍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煤炭供應國,2025年前7個月對中國的煤炭供應量同比下降21.8%至9600萬噸,去年同期該數值為1.22億噸。同期澳大利亞向中國供應了4180萬噸煤炭,較2024年同期的4360萬噸下降4.2%。同期俄羅斯向中國的供應量同比下降4.7%至3610萬噸,去年同期則供應了3790萬噸,其中絕大多數煤炭來自於俄羅斯的瓦尼諾港、沙赫喬爾斯克港、東方港等遠東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對中國的海運煤炭出口激增18.3%至740萬噸,而美國煤炭則因貿易流向調整下降25.4%。 未來展望 短期來看,全球煤炭貿易仍將維持「東方收縮、西方增長」的態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全面實施,以及東南亞各國工業化進程加速,將持續影響貿易流向。中長期而言,能源轉型步伐的差異將導致區域市場進一步分化,煤炭品質競爭和物流效率將成為決定貿易格局的關鍵因素。 分析師指出,好望角型散貨船與巴拿馬型散貨船的運價波動已反映出煤炭貿易路線的變化。俄羅斯遠東航線、澳大利亞-東南亞航線運需保持穩定,而傳統的中澳航線運輸需求呈現結構性下調。航運相關企業需要關注新興市場間的交叉貿易機會,尤其是東南亞區域內部運輸需求的增長潛力。 快遞搜免責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其他媒體,快遞搜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访问:2
| 智能识别单号追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