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過去5年無疑是貴州「空中道路」建設發展最為迅速的五年;2001年7月8日,銅仁機場正式通航,工程總投資1.63億;2004年7月18日,黔西南興義機場正式通航,工程總投資3.55億;2005年11月6日,黔東南黎平機場正式通航,工程總投資2.07億;還在建設中的黔南荔波機場,工程估算總投資3.48億;此外,過去的老機場中,安順雙陽機場已經啟用,另外幾個則在緊鑼密鼓改造建設中。
一個現代化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在貴州已漸具雛形。
近日,在網上一個名為「侗鄉人」的論壇上,網友鼓樓歌師發帖,為黎平旅遊發展獻計獻策,他認為侗鄉黎平獨特的民族風情極具開發價值,既然有了機場,就應該多開通航班、航線,便於吸引更多的遊客。帖子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而大家爭論的焦點則是:黎平機場,對黎平究竟有著怎樣的意義?
對整個貴州而言,亦面臨同樣的困惑,那就是:各支線機場基本都處於貧困山區,當地的航空消費能力有限,營運一個支線機場每年所需的費用超過500萬元,這可不是小數目。
隨著支線機場一個接一個地建成並相繼投入使用,對支線機場今後的發展道路,引起了各方的爭論和思考。
支線機場中通航最早的銅仁大興機場,每年虧損在50萬至60萬元人民幣,通航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萬人次。在2004年輸送旅客首次達到6萬餘人次,這一最好數字距年輸送旅客10萬人次才能維持機場經營基本不虧損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那麼,在貴州這樣一個內陸山區省份,大力發展支線航空運輸是否具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貴州支線機場的出路在哪裡?筆者走訪了相關部門,對支線機場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探求。
在貴州省建設一個3C級支線機場,約需投資3億元左右。而建設高速公路,每公裡投資平均超過了3000萬元——一座機場的投資約相當於10公裡高速公路投資。並且,支線航空運輸在節省時間、安全運輸方面的優勢,是地質條件複雜的公路交通不可相比的。
不僅如此,支線航空網絡在規劃時就明確定位於以旅遊服務為重點,兼顧公務、商務旅行,在機場選址過程中,充分考慮區位、自然風光、民族文化資源和旅遊線路規劃。銅仁大興機場可輻射銅仁地區、湖南湘西、懷化和重慶黔江地區,緊靠梵淨山、鳳凰古城、張家界等馳名中外的旅遊區;興義機場毗鄰馬嶺河峽谷及萬峰林景區,興義又是國民黨元老何應欽的故鄉,興義機場搭建起方便港臺人士回家省親、觀光旅遊的橋梁;黎平機場地處黔湘桂三省區交界處,該地區是我國侗族文化薈萃之地,侗族音樂、建築、民俗等保存完整,從貴陽乘客車到黎平、從江、榕江三地,路上將耗費10個小時以上,而航空運輸大大縮短了路途上的時間消耗……
隨著貴州省旅遊產業的快步發展,必然給支線機場帶來騰飛的希望,同時,支線機場的不斷發展也將促進貴州旅遊產業躍上一個新的發展層面。
據貴州省旅遊局介紹,今年1-7月,共有3100多萬人次來貴州省旅遊,旅遊收入達150多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95.37%和97.36%。面對如此快速的增長態勢,我們有理由相信,支線機場必將為貴州旅遊增添騰飛的動力!